发文|刘姐
编辑|刘姐自媒体
一, 疫情期间为何未爆发大规模失业?大家可能会奇怪,疫情那三年,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滑,怎么失业潮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严重?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们被困在家里,失业也好,裁员也罢,大家都没有地方去。许多人本来可能因为企业裁员而面临失业,但由于疫情期间大家都“待业在家”,没法外出找工作,所以表面上看不到失业潮的爆发。
但其实,企业那时候并没有完全“安心”,许多公司选择采取“降薪保岗”的方式,减少开支、减轻负担,员工的工资也因此被大幅压低。此外,远程工作成为了常态,企业表面上在“陪伴员工一起过难关”,实际也借此减少了租金、设备等开支。虽然没有大规模裁员,但这些变化却把未来的就业压力悄悄埋下。大家当时看似“安稳”,实际上却是在为后续的失业潮做铺垫。
二, 疫情后经济恢复,裁员潮来临疫情一结束,许多企业松了口气,以为终于能够恢复往日的生机。但谁曾想到,解封后的“经济恢复”却成了裁员潮的引爆点。原本被压缩的成本一下子爆发了,企业开始认为,既然疫情已经过去,如何快速恢复生产成了首要目标。裁员就成了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很多公司纷纷选择“清理冗员”,减轻负担,甚至还在降薪的基础上推出了大规模裁员。这一波操作直接导致了大量员工流入了就业市场,形成了如今的失业风暴。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企业曾压低的工资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员工心中的不满情绪开始积聚。即便是没有裁员的公司,员工也不再“安心工作”,纷纷选择跳槽,寻找更有竞争力的工作机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加剧,裁员与辞职成了互相推波助澜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局面下,失业潮爆发,正是因为企业为了恢复生产而忽视了员工的感受,最终为自己的短视决策付出了代价。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体制内岗位的过度竞争每年毕业季,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2022年创下的新高毕业生人数,直接推动了就业市场的紧张局势。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保底”的体制内岗位——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虽说这类工作稳定、福利好,但好处背后也有一个不小的压力,那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体制内岗位的竞争愈发激烈,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希望通过这条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问题是,民营企业的招聘需求却在下降。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缩减招聘规模,甚至出现了用人意愿不足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变得极为有限,体制内的竞争更为白热化。而民营企业虽然在招聘上有些“按兵不动”,但对年轻人来说,转向体制内的压力,也让他们错失了不少更具成长性和创新力的就业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加剧了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还使得整个就业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平衡。
四, 经济下行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2024年,失业潮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换挡”。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传统产业的“阵痛”。很多曾经依赖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如制造业和一些传统服务业,正在慢慢衰退,这直接导致了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与此同时,新兴产业虽然崭露头角,却对人才的要求愈加苛刻。传统劳动力往往难以跟上这一变化,结果不适应的人群只能面临失业的困境!
更糟的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普及,让许多低技能岗位逐渐消失。曾经一个简单的工厂工人,可能被机器代替;一些基础的服务行业,也开始依赖智能化系统。这不仅让技术跟不上发展的群体失去了工作机会,还加剧了技能不匹配的就业危机。失业潮的爆发,正是产业和技能错位的直接反应。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能做的就是紧跟科技的步伐,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