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拜月由来——嫦娥奔月

博度好时光 2025-02-19 09:54:57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她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的妻子。因服用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成为月神。嫦娥的形象在古代文献和传说中逐渐演变,从早期的蟾蜍形象到后来的仙女形象,她成为了月亮的化身,象征着美丽、孤独和神秘。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多个版本,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版本:

①版本一:逢蒙逼迫

在古代,后羿是著名的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后羿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他的弟子逢蒙心怀不轨,趁后羿外出时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了保护不死药不落入坏人之手,情急之下吞下仙药,身体变得轻盈,飞升至月宫。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已经飞升,悲痛不已,只能遥望月亮寄托思念。

②版本二:嫦娥独吞

在这个版本中,嫦娥因渴望成仙,趁后羿外出时偷吃了不死药。她飞升至月宫后,虽然成为仙女,但内心孤独,思念后羿。后羿发现嫦娥飞升后,十分伤心,只能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对着月亮祭拜嫦娥。后来,这一天成为了中秋节的起源。

③版本三:拯救苍生

在这个版本中,后羿性格暴戾,嫦娥为了拯救苍生,避免后羿因不死药而成为暴君,偷吃了仙药飞升至月宫。她的行为被视为一种牺牲,后羿虽然悲痛,但也理解嫦娥的选择。

④版本四:意外飞升

还有一种说法是,嫦娥在无意中吞下了不死药,身体变得轻盈,飞升至月宫。她在月宫中与玉兔相伴,捣药不止,成为了月神。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中秋节拜月习俗的重要来源。

0 阅读:1

博度好时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