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矛,孟珙是盾!同为南宋王朝名将,为何孟珙没人知道?

博涛聊历史 2023-02-14 18:33:32

整个南宋王朝,如果将岳飞比作一柄无坚不摧的矛,那么孟珙绝对是一面无懈可击的盾。

然而,提到岳飞,世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提到孟珙,却鲜有人知。

但就是这么一个中国人自己都很少知道的人物,却被前苏联军事学家——沃尔科戈诺夫称赞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机动防御”一词,最早出现在1929年前苏联红军野战条令中。其本意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在运动中重创敌人,在防守时保存好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珙是如何在早于前苏联700多年前,就将机动防御这套军事理论玩得炉火纯青的。

孟珙出生于南宋中期的公元1195年,此时距离岳飞去世被杀已经53来年。

但是如果细究起来,孟珙和岳飞还是有渊源的。因为孟珙的曾祖父孟安、曾祖父孟林,都曾是岳飞的部下。照这样算下来,说孟珙出身于岳家军也一点都不为过。

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因为在公元1206年针对金国的开禧北伐中作战英勇,被南宋朝廷派去镇守襄阳。所以,孟珙从从小就在南宋抗金的前线长大。

同时,在公元1206年,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北方的蒙古高原,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成立之后,由于和金国是世仇,铁木真就带着蒙古军逮着金国死揍。一直将金国的皇帝从北京赶到了河南开封。

金国人虽然打不过蒙古人,但是他们却觉得自己打得过南宋。金国的君臣一致认为,蒙古人占领他们多少土地,他们就要占领南宋多少土地。这就是金国历史上著名的“取偿于宋”的策略。

1、料敌于先,半渡而击,绕道突袭

公元1217年,金人大举入侵,襄阳首当其冲被围。这时,23岁的孟珙料敌于先,认定金军会从襄阳城外的罗家河渡河攻打樊城。

于是孟珙建议父亲孟宗政提前到达罗家河布阵,待到金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发起攻击。孟宗政采纳了孟珙的建议,果然在罗家河全歼渡河金军。

由此可见,孟珙在23岁的年纪就已经在战场上练就了料敌于先的明锐嗅觉,更是深谙半渡而击的兵法精髓。

两年之后,金人再起大军围困襄阳辖区的枣阳城,孟珙父子二人亲临枣阳据城坚守。史载:孟珙登上城楼,引弓注射,立毙数人,将士无不惊服。

为了彻底彻底击败金军,孟宗政在枣阳城头据城坚守。孟珙则是趁金军不备,带领忠顺军绕道金军后方,一连偷袭金军十八座营寨,斩首金军数千人,解了枣阳之围。

公元1223年,孟宗政去世。孟珙接管了父亲的忠顺军。此后数年,孟珙的身影一直活跃在襄阳以及周边的枣阳,光化、唐州、邓州等地。哪里军情告急,孟珙就去哪里随军作战。

2.联蒙灭金

一转眼,十年过去,金人“取偿于宋”的战争打了10年,却始终没能从孟珙手中打下一寸土地。但十年之后,宋金之间的实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蒙古人对金国的穷追猛打,金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蒙古人消灭殆尽。

但即便如此,金国的君臣还不死心。依然做着“取偿于宋”的美梦。

公元1232年,金军主力在三峰山一战中被蒙古军击溃,金国恒山公武仙窜逃到南阳收拢溃兵,数月之间聚众十万人。而金国朝廷却因蒙古大军的不断追击,已迁都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而蔡州,距离襄阳已经不足百里。

就在此时,身在南阳的武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计划夺取南宋的四川作为金国的落脚之地。更寄希望于从襄阳打开入蜀通道。

公元1233年六月,武仙派手下大将武天锡从邓州出兵攻打襄阳。

没想到孟珙对此早有准备。孟珙在邓州以逸待劳大败武天锡,斩首5000级。随后孟珙乘胜追击,攻破武仙的藏身之处马镫山,打得武仙狼狈逃窜至陕西商洛,孟珙由此迫降武仙残部七万多人。而武仙本人则是在商洛被蒙古人所杀。

马镫山一战,孟珙全歼武仙大军,算是彻底断了金哀宗亡命四川的美梦。与此同时,蒙古人的使者也到达临安,要求和南宋一起合力灭金。

在宋理宗的首肯下,公元1234年正月,孟珙率宋军支援蒙古军在蔡州攻灭金国。当时蒙将塔察尔攻城北,孟珙所部宋军攻城南。在孟珙和塔察尔的南北夹击下,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而死。金国到此算是彻底灭亡了。

3、机动防御,构筑防线

金国灭亡之后,南宋最大的对手就变成了蒙古。为了抢夺先机,公元1234年六月,南宋打算进军中原,收复开封、洛阳、潼关等地,将防御蒙古人的战线推进到黄河一线。但北伐大军仅仅出兵两个多月,就被蒙古军击溃。由此拉开了宋蒙之间长达45年的战争。

南宋与蒙古战争开始之后,孟珙率军屯驻襄阳。公元1236年,蒙军攻打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告急,孟珙率军前去救援,在击退围攻黄州的蒙古军后,孟珙就任黄州知州。

看到孟珙离开襄阳去了黄州,蒙古军转而攻打襄阳。由于孟珙不在,襄阳落入蒙古人手中。

襄阳失守之后,蒙古军继而围困江陵(湖北荆州)。江陵背靠长江,如果蒙古人攻下江陵,沿长江而上就可以和四川的蒙军围困重庆。沿长江而下,则可以和攻打淮西的蒙军合围武昌。

形势危急之下,孟珙再次奉诏救援江陵。来到江陵的孟珙,看到蒙军在江陵周边的枝江、监利一带编造木筏,就知道蒙古军准备渡江攻取江陵。这时的孟珙在白天命将士变换旌旗,改变衣服的颜色,频繁出现在蒙古人的视线里,给蒙古人造成宋军源源不断支援江陵的假象;在晚上,孟珙又令士兵沿江举火,顺着长江绵延数十里,以此迷惑蒙军,让蒙古人觉得宋军势大。

就在蒙军不敢轻敌冒进之时,孟珙趁夜率军水陆并进,连破蒙军二十四坐营寨,火烧船筏二千余艘。

蒙古军自此退军北返。

解了江陵之围,公元1237年三月,孟珙升任湖北安抚副使、江陵知府。就在这时,蒙古军攻至汉阳境内,孟珙又去救援汉阳。看到孟珙前来救援,蒙古军又攻黄州。孟珙而后又率部进驻黄州城中。

有着孟珙在城里守着,蒙古军攻城不下,再次退兵。

自从公元1236年襄阳失守之后,孟珙就像一个救火队长一样,蒙古人围攻哪里,他就要去救援哪里。在疲于奔命之中,孟珙终于发现,他之所以这么被动,完全在于襄阳不在自己手里。只要把襄阳这个缺口堵上,整条荆襄防线将再次完整。自己就不用四处疲于奔命。

于是,孟珙又将接受一项新的任务——去收复襄阳。

公元1238来年冬,孟珙从黄州(湖北黄冈)一路高奏凯歌,连战连捷,先后收复郢州、信阳,光化、随州,枣阳。公元1239年春,孟珙收复樊城,与襄阳隔汉水相望。一个月之后,被切断北归之路的蒙军襄阳守将打开城门,迎接孟珙入城。

襄阳由此复归南宋所有,进击荆襄的蒙军尽被逐回河南之地。

4、连接荆襄川蜀,构建南宋王朝三分之二的战略防线

收复了襄阳,整个荆襄战区暂时可以喘口气了。但是在南宋帝国的西南,蒙军这些年在大汉奸汪世显的带领下,入川蜀如入无人之境。经过数年的蚕食鲸吞,蒙军兵锋已经渐渐逼近三峡。

看到四川蒙军的威胁如此之大,春天收复襄阳的孟珙,又在冬季以其弟孟瑛领军五千驻松滋,以孟璋率军两千驻澧(li)州(湖南常德),而后亲率荆襄之军出峡州(湖北宜昌),归州(宜昌秭归),助其兄孟璟在巴东大破蒙军塔海,汪世显所部,继而再沿江西进,在川东地区展开对蒙军的全面反击。

作为帝国的统帅,孟珙这一次又不辱使命,带领兄弟三人,在万里长江之上给予不识水性的蒙军以迎头痛击。

这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垭寨之战”!

遭遇孟氏兄弟地痛击,汪世显、塔海等人不得不退往川西地区。随后,孟珙陆续收复川东各地。由此,现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得孟珙,又被宋理宗被委任为四川宣抚使。四川、京湖两大战区的防务重担,压在了孟珙的肩头。

由于孟珙对四川东部和荆襄地区的防线构筑得滴水不漏,蒙军意识到要在短期内攻陷四川和湖广地区不太容易。而且南方江河湖泊太多,要想彻底征服南宋,还需要一支水师。认识到问题所在之后,蒙古大汗窝阔台一边命人在黄河南岸招纳流民,屯垦荒地;一边命人在大江大湖,打造战船。

然而,这些小动作一点都逃不过孟珙的眼睛。孟珙知道,蒙军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动作,虽然暂时对南宋没有什么威胁。但如果放任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给南宋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所以,孟珙在经过充足准备之后,终于出手了。

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孟珙派人潜伏到邓州,将蒙军造船器械和材料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而后又命人潜伏到蔡州,将蒙古军囤积在这里的粮草又烧了个精光。

做完了这一切,行走在川东和荆襄几十年的孟珙,已经是身心俱疲。而接下来,那些战后重建和恢复经济的事情,更让孟珙每天是焦头烂额。肩挑着川蜀和荆襄两大战区的孟珙,实在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太重了。

无奈之下,孟珙只能将自己的情况反馈给宋理宗,希望上级领导要体谅下属,能找个人来帮他分担一下眼下的工作。

宋理宗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一个叫余阶的人去总领四川军政,从而将孟珙身上的担子卸下一部分。

余阶从临安去往四川的路上,途经京湖地区,特地去拜会了一下孟珙。

孟珙作为一个资深的抗蒙老前辈,深知四川抗蒙重任的不易。在交接完四川当下的工作之后,又给了余玠诸多建议。

当余玠准备动身由京湖入川时,孟珙让儿子孟之带领着六千兵马和十万石军粮为余阶入蜀铺路。

5、江陵城外的天才防御构想

公元1244年,余玠入蜀之后,整个川蜀开始向欣欣向荣局面发展。听到这个消息,孟珙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地了。但此时孟珙的生命却快要走到尽头。

而在这世上,唯一让孟珙放不下的,就是荆襄战区的防务。孟珙感觉自己时日已经不多,于是就给朝廷写了一份战略规划书。

在战略规划书中,孟珙大力陈诉江陵(荆州),襄阳在抗蒙前线的战略地位。并预言,在今后的数十年里,江陵和襄阳地区将会成为蒙古重兵攻打的地方。更直言这荆襄地区的归属,将决定着天下的安危,希望朝廷能屯重兵于此。

但是,朝廷给他的批复却是现在国家的抗蒙形势严峻,从四川到江淮的几千里防线上,哪儿哪儿都需要人,哪儿哪儿人都不够。希望孟珙能规避兵力不足的劣势,尽量以地理上的优势构建防线。并且让孟珙暂知江陵府(荆州),将治所移往江陵。

得到朝廷回复,已经日渐苍老的孟珙,走上前往江陵的道路。

对于江陵,孟珙是熟的不能再熟,自己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来串门,这里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

但是,此时的江陵,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江陵!

以前的江陵城,环水依江,有着天然的水上屏障。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江陵城连连遭遇战争,也没人好好管过,以至于水源枯竭,那些天然的地利之优已经不复存在。

然而,接下来的孟珙,又在江陵城外造就一个千古未有的城池防御体系。

来到江陵的孟珙,先是在江陵城方圆百里勘测了一月有余。而后,孟珙撸起了袖子,甩开了膀子,发动着千余人在江陵城外的平原上挖起了蚯蚓一样绵延百里的“战壕”,用以在平原之上阻挡蒙古骑兵的冲击。待各“战壕”之间连接贯通后,孟珙命人将活水引入其中。从此,江陵城方圆百里,水网交错,波光粼粼。

待这套规模宏大的城池防御系统建成之后,整个江陵城被绵延百里的水网交错保护着。蒙古骑兵就算此刻到来,那千里奔袭的战马也发挥不了一点优势。如此天才的城池防御构想,也只有孟珙这样的军事天才才想得出来。

做完了这一切,身在江陵府的孟珙,身体已经是一天不如一天。

公元1246年的重阳之夜,病床上的孟珙突然睁开双眼,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喊出了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能申矣!”

话音未落,孟珙便已闭上了双眼,之后再也没有醒来。

当夜,月色晦暗的江陵城上空,一颗硕大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照亮了整个江陵的上空之后,坠落于江陵城外的长江之中。而后江陵百里,狂风大作。树木为之折断,房屋为其残破,狂风于江陵城呼号整夜,天亮乃止。

一代名将,就此带着未竟的心愿逝去!连上天都为其不平!

孟珙虽然带着未竟的心愿逝去了,尽管南宋后来还是灭忘了。但是生前的孟珙凭一己之力,成功为南宋续命30年,已经注定孟珙将永垂不朽!而他对军事战术的独特运用,更成为西方人口中13世纪的机械防御大师,被誉为南宋的曼因斯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