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身在何处,总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现状束手无策,却又喜欢千夫所指、指手画脚。
在他们看来,抱怨是一种发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其实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精神安慰的躲避角落。
可笑的是,当你真的想帮助他们时,他们又会下意识地将你与那些"将错就错"的人混为一谈,对你避之唯恐不及。
这就是大多数上班族的困境和桎梏所在。
他们每天上班,对现状烦闷不安,但又无可奈何。
于是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抱怨和牢骚,把同事、领导、z策甚至整个单位都诽谤了个遍。
可一旦你主动对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又会立刻止住这些负面情绪,装出一副谦逊谨慎的样子,生怕你把他们当成不识大体的小人物。
这是一个怪圈,几乎所有上班一族都无法摆脱。
环顾周围,你会发现,即便是地位高些的领导们也没能例外。
他们对下属的领导方式百般不顺心,对单位的战略规划也是意见纷纷,但一到需要表决或者作出决定的时候,大多数人又会逆来顺受、低眉顺眼。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坚持己见,为之不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圈?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在那里衡量着事物的利弊得失。
当你抱怨的时候,你正处于一种舒适的、无须负担责任的状态。
你可以对着任何事物耸耸肩,把锅甩锅到其他人头上,暂时满足于一种看客的姿态。
可一旦你有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份舒适就不复存在了。
你必须为自己的提议负起全责,在整件事情结束前都无法松懈下来。
这意味着你将从一个看客的角色,转变成了台前的主角。
人们对你的注意力和期望值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你再也无法做一个马虎大意、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很多人,只是觉得这份全新的注意力和压力有些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因此才会选择卸下这份责任,重新回到舒适的看客位置上。
他们惧怕那些投注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更害怕事情进展不如意时自己将成为出气筒。
倘若是这样,他们宁可守着过去的抱怨和牢骚,也不愿一时冲动地冒着风险去承担主角的角色。
然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你越抱怨,周围人对你的印象就会越差;而当你真心想通过提议来改变现状时,你又会被他人根深蒂固的成见所阻挡。
于是你只能继续抱怨,继续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直到最后被这份习惯彻底同化,从而与那些被别人唾弃的"抱怨者"渐渐重合。
打破这个怪圈,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承担风险,是否有决心将自己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实践者。
因为只有你真正地投身于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你才能摆脱抱怨的习惯,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你开始行动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原来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在暗自期盼着你的这一决心,都在祈祷着能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承担起主角这份沉重的角色。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一线生机,从那份压抑和绝望中解脱出来。
可惜,往往都是这样一个结果:
当有人真的采取行动时,其他人又会下意识地打起精神狠勺,用种种借口和疑虑来为自己的袖手旁观做最后的辩护。
他们明知自己错了,但就是割舍不掉这份舒适的"看客位置"。
不过,这也难怪。
放眼望去,成功者向来是少数,而失败者永远是大多数。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才会选择这份失败者应有的安全感。他们不去冒险,宁可坐享其成,也不愿去承担那份前人未尝的艰险。
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只剩下一小撮人,孤军奋战于这片汪洋之中。
是走,还是不走?
是逃,还是战?
这是生存法则给予每个人的一次选择权。
你若选择了逃避,那就在安全地带里等候结果吧;而一旦选择了战斗,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孤军作战,直至结果来临。
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都将不菲。
这就是规则,是谁都绕不开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