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太原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使山西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接着建立了军政府,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
阎锡山是民国政治生涯最长的军阀,从清末的太原起义算起,一直到解放军进军太原,除了中原大战结束后,离开过山西一段时间,阎锡山一直都是山西的统治者。因为阎锡山最开始掌握的地盘是山西和绥远,所以他领导的武装被称为晋绥军,而晋绥军也是民国最强的武装之一,里面有不少的战将。
赵戴文是晋绥军的元老,在清末的时候,他就和阎锡山一起参加了太原起义,当阎锡山成为“山西王”后,赵戴文就一直担任阎锡山的军师。阎锡山非常信任赵戴文,赵戴文也一心辅佐阎锡山,帮阎锡山巩固了“山西王”的位置。
赵戴文在政治生涯中,只和阎锡山闹过两次分歧,第一次是中原大战时期,赵戴文觉得反蒋联盟都是乌合之众,不可能是蒋介石的对手,所以让阎锡山不要反蒋,可惜阎锡山没有听,最终反蒋失败。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和日本人来往比较频繁,这使赵戴文很不满,多次和阎锡山争吵,劝他不要和日本人走的太近。
吵归吵,闹归闹,但二人的关系没有破裂,赵戴文去世的时候,阎锡山放下所有的公务,跑去参加赵戴文的葬礼,并且亲自为赵戴文写追悼词。
赵戴文
1866年,赵戴文出生于山西五台县,和阎锡山是老乡,他比阎锡山大十七岁,所以阎锡山一直把赵戴文当作兄长。
赵戴文的父亲是一个小商人,而且很喜欢读书,在父亲的影响下,赵戴文从小也喜欢读书,他九岁的时候进入私塾,十四岁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很深奥的书籍。由于他是家里的长子,加上学习成绩好,所以他是全家人的寄托,希望他日后能考上科举。
赵戴文十九岁的时候,到太原的晋阳书院学习,一待就是五年,他的授业恩师是李菊园。
1890年,赵戴文从晋阳书院毕业,在三年后正式参加科举考试,他凭借多年的努力,在应试中得到第一名的成绩,接着进入令德书院继续学习。从令德书院毕业后,赵戴文去了祁县,成为一个教书先生。
1905年,赵戴文以三十九岁的高龄,被官府保送到日本,在东京宏文学院师范读书,当时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因此赵戴文就加入了同盟会,在同盟会里面他认识了小老乡阎锡山。
阎锡山
1906年,赵戴文准备回国,当时阎锡山趁陆军士官学校放假,也想回去看看亲人,于是二人结伴同行回国。在回国的时候,赵戴文和阎锡山还有任务,他们负责要带两颗炸弹回国,在过清朝海关的时候,二人内心非常慌张,但是凭借沉着冷静的处理方法,成功躲过了检查,通过这一次闯鬼门关,二人的友谊也加深。
赵戴文回到山西后,在太原的高等学府当教员,在此期间他经常给学生传输革命思想,使杨沛霖、张树帜等人也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阎锡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了山西太原,在新军里面任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山西的革命党人也准备起义,当时赵戴文是晋阳中学斋务长,阎锡山是山西新军的标统,二人在起义前多次协商。10月29日,太原起义成功,山西的革命党人建立了军政府,阎锡山担任山西都督。
曹锟
为了防止清军的反攻,阎锡山派姚以价率领东路军,去娘子关抵抗清军的进攻,而赵戴文担任东路军的参谋长。袁世凯派出曹锟的北洋第三镇进攻山西,和起义军在娘子关大战,结果起义军大败,姚以价逃离了军队,赵戴文率领剩下的起义军撤回太原。起义军战败后,由于北洋军战斗力强悍,阎锡山让太原的起义部队,全部退出太原,等时机到了再反攻回来,赵戴文积极拥护阎锡山的策略。
阎锡山和赵戴文率领北路军,往包头方向撤退,南路军由副都督温寿泉指挥。
1912年1月,阎锡山、赵戴文率领三千人,攻占了包头等地,这时候“南北和谈”,北洋军从山西撤走,阎锡山和赵戴文就率领部队离开包头,朝太原方向出发。4月,阎锡山回到太原,重新当上山西都督,赵戴文当上都督府的参谋长,成为阎锡山的军师。
1913年10月,阎锡山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对革命党身份的各省督军不信任,就让阎锡山、蔡锷等督军来北京述职。阎锡山去北京的时候,把赵戴文也带去了,当时阎锡山对袁世凯很恐惧,不知道怎么面对袁世凯。
蔡锷
阎锡山被袁世凯召见完后,回到住处吓了一身汗,把见袁世凯的情景告诉赵戴文,二人经过一番商量,阎锡山决定在袁世凯面前,装作一个胸无大志的平庸之人。在经过几次接触后,袁世凯觉得阎锡山没有多大志向,应该没有勇气反对自己,于是就把阎锡山放回山西。可是蔡锷在袁世凯面前很有精气神,袁世凯觉得蔡锷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就把蔡锷留在北京任职,不许他回到云南。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觉得只能靠强大的军事能力,才能保住山西都督的位置,于是他加强军事教育机构,让赵戴文担任将校研究所所长,专门培养青年军官,后来很多晋绥军的将领,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成为北洋的控制人,阎锡山一边巴结段祺瑞,一边准备巩固自己“山西王”位置。之前阎锡山怕袁世凯忌惮自己,就装作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导致山西出现了一些实力派人物,现在袁世凯死了,阎锡山也要收拾这些人。
阎锡山第一个就要收拾晋北镇守使孔庚,为了对付孔庚,阎锡山派赵戴文到晋北地区待了一个多月,负责调查晋北的情况。
1917年3月,阎锡山称孔庚在大同收留满清的残余势力,企图在山西制造破坏,就派赵戴文率兵前往大同。赵戴文到了大同后,让部队在城外驻守,自己前往镇守使府见孔庚,希望孔庚自觉离开晋北,当时赵戴文的部队就在城外,加上孔庚手下的团长张树帜倒向了阎锡山,孔庚只好答应离开大同。
孔庚
没过几天,阎锡山就免去了孔庚晋北镇守使的职务,让赵戴文代理晋北镇守使,最终赵戴文把晋北镇守使让给张树帜。
当时赵戴文在山西,可是说是阎锡山手下第一人,但是他生活很简朴,性格也比较随和,除了是阎锡山的参谋长,他还喜欢在山西发展教育业。
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阎锡山的势力已经壮大,部队扩大到十三万人,地盘包括了太原和绥远地区,因此阎锡山的部队被称为晋绥军,这时候赵戴文已经六十岁了,他依然辅佐着阎锡山。
1927年6月,阎锡山宣布加入国民政府,担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赵戴文担任总参议,晋绥军开始进攻张作霖的奉军。7月,晋绥军兵分两路进攻奉军,从京绥路、京汉路方向进攻,赵戴文作为总参议,在后方帮阎锡山出谋划策。
刚开始晋绥军攻势很猛,为了多抢一些地盘,居然选择孤军深入,被奉军找到反击的机会,阎锡山被迫停止进攻,让主力部队撤回山西,依靠地理优势抵挡奉军。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战争继续,晋绥军被改编为北伐第三集团军,赵戴文担任总参议兼政治训练部主任。第三集团军沿京汉线进军,占领了保定,继续朝着京津地区进军,最后张作霖决定放弃关内所有地盘,退守到关外。
张荫梧首先率兵进入北京,接着傅作义和平接收天津,通过北伐战争的成果,阎锡山获得了京、津、冀、察地区,加上自己的山西和绥远,“山西王”已经变成“华北王”,晋绥军的势力达到巅峰。
在北伐胜利后,阎锡山开始论功行赏,任命赵戴文为察哈尔都统,成为一个短暂的封疆大吏。
1928年11月,赵戴文担任内政部长,察哈尔都统位置给了杨爱源。
1929年8月,赵戴文担任监察院长。
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等人准备联手反蒋,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当时赵戴文在南京任职,他得知阎锡山要发动战争,他就亲自跑回山西。赵戴文见到阎锡山后,二人第一次出现分歧,赵戴文说自己不愿意再看到中国打内战,更不想看到山西的百姓受战火之苦,而且反蒋联军都是各怀鬼胎,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赵戴文
听了赵戴文的话后,阎锡山也没有多说什么,只问赵戴文是不是被蒋介石收买了,现在要和他作对。赵戴文觉得自己只是为了让百姓免受战火,才来劝阎锡山不要发动战争,可是阎锡山说自己被蒋介石收买,他的内心非常激动,流着泪离开了阎锡山的办公室。
当时徐永昌也在旁边,根据他的描述,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赵戴文,是如此激烈的反对阎锡山。
最终赵戴文还是没有制止住阎锡山反蒋,但是他也没有离开阎锡山,继续给阎锡山当总参议,虽然他们有分歧,但是情意还在,赵戴文还是愿意帮阎锡山。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在蒋介石的“银弹”打击下,加上张学良的支援,反蒋联军被打败,阎锡山被迫离开山西,赵戴文也回到老家居住,观望着时局发展。
1931年8月,阎锡山以看父亲为由,偷偷返回五台,赵戴文去阎锡山家里,二人谈了很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没有心思管山西的事情,这时候蒋介石和阎锡山也握手言和,阎锡山重新出山,担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赵戴文继续当总参议。
1936年5月,赵戴文接替徐永昌担任山西省主席,当时红军已经摧毁阎锡山的黄河防线,晋绥军和红军爆发了军事冲突,这也是赵戴文当上山西省主席,要处理的大事。
徐永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赵戴文担任山西省主席,兼二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主任。日军大举进攻山西,晋绥军根本抵挡不住日军,山西很多官员对抗日很悲观,赵戴文在太原发表讲话,说誓死不当亡国奴,自己要和太原共存亡,想推动山西官员的抗日决心。
当时阎锡山在雁门关一带督战,赵戴文前去看望阎锡山,阎锡山的压力很大,已经好久没有休息,他对赵戴文说,自己的九个主力师已经伤亡过办,计划好的大同会战只能取消。阎锡山的打算是,把晋绥军三十个团老本,布置到勾注至恒山一带,和日军决一死战,可是日军改变了进军方向,这个计划也被迫取消。
1937年11月8日,太原被日军占领,赵戴文率领省政府的工作人员,首先撤到临汾,可是日军一直在追击,最终赵戴文等人撤到陕西宜川。
阎锡山要武力解决山西的抗日决死队,赵戴文同意阎锡山的想法,但他觉得限制决死队的发展就可以,不需要动用武力。可是阎锡山不听赵戴文劝告,坚决要动用武力,派兵攻打决死队,发生了“晋西事变”,最终阎锡山的计划失败,自己还被社会谴责。
1940年春,山西省政府迁回晋西地区,省政府在吉县办公,第二战区长官部也在这里,阎锡山把办公地叫做“克难坡”。当时“克难坡”的经济很困难,阎锡山提倡“克难运动”,希望所有官员生活要简朴,赵戴文积极响应,自己从来不搞特殊,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士兵吃什么他也吃什么。
1942年,阎锡山和日本人会晤的消息传开了,赵戴文对阎锡山的做法很气愤,要亲自去问阎锡山怎么回事。赵戴文见到阎锡山后,问他为什么要和日本人联系,阎锡山什么话也没有说,赵戴文说如果阎锡山回到太原当汉奸,怎么对得起晋绥军战死的将士。
赵戴文离开后,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支持了阎锡山一辈子,但是他如果当汉奸了,自己就不能和他含糊,会跳到黄河给阎锡山看看,什么叫骨气。
1943年,赵戴文身体越来越不好,最终在这一年中去世,阎锡山听到赵戴文去世消息后,放下所有公务,跑到克难坡参加葬礼,并且亲自写了追悼词。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如果方便请大家多多点关注。
声明: 历史公共信,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