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冬的晚上,2025年央视春节晚会武汉分会场的节目正在进行直播,观众们的目光纷纷聚焦于黄鹤楼前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句古诗由孟浩然在1300年前所作,如今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再次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起,点亮了长江之畔的黄鹤楼。
这是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最撼动人心的场景之一,当千人鼓阵的鼓声一击、再击、三击,当黄鹤楼上的人们与光谷、武汉大学的学子们隔空对诗时,当绚丽的“凤凰”在黄鹤楼前展翅翱翔时,当笑脸在大街小巷中次第绽放时——答案呼之欲出:什么是英雄?
这些普通的场面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许多武汉网友甚至流下了眼泪。
“英雄之城,还看今朝”, 春晚武汉分会场的创作主题,从会场定下之日起便未曾更改。
1月27日下午,距离春晚播出不到30个小时,2025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总导演张敏在面对极目新闻记者时,用一句话点题:“我们武汉的每一位普通人,都是这座城的英雄。
”
为了呈现这个主题,导演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整个6分半钟的短片,拍摄了整整20多天。
这是武汉分会场的重头戏,张敏提到,武汉是她经历过拍摄点位最多的春晚分会场。
去年,西安分会场的拍摄仅仅在大唐不夜城,而今年,武汉分会场的拍摄点位多达20多个,最浩大的场景容纳了3000多人。
“没有这么多点位,就无法体现大江大湖大武汉的胸襟和气魄。
”张敏解释道。
在武汉的拍摄中,他们选择了多场景的拍摄和多样的表达方式,将武汉的历史、码头文化、长江文化相融合,努力做到既好看唯美,又气势磅礴。
朱一龙耗时三天不断奔走穿越,把英雄之城的故事串联起来。
汉口里、江汉路、古田桥、长江大桥,这些地方在朱一龙的脚步中一一呈现,也让整个短片更加紧密和连贯。
在导演组的巧妙设置下,“英雄城市,还看今朝”的主题由明线与暗线结合而成:明线是历史英雄与当代英雄的转变,暗线则是朱一龙通过他在《人生大事》、《志愿军:存亡之战》等影视IP中的角色联结起整个英雄之城的故事。
他在光谷、武汉大学等地辗转,为观众带来了特别的感受。
其中一个让人动容的细节——李家三口(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饰演的三兄妹)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未能团圆,却在古琴号上的幸福合影与剧照重叠,完成了在英雄之城的团聚。
武汉分会场的短片通过这种明线暗线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武汉作为英雄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当代精神。
黄鹤楼前的凤凰舞无疑是整个武汉分会场的高潮部分。
241位舞者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凤凰”,其领舞正是凭借舞剧《只此青绿》蜚声海内外的青年舞蹈家孟庆旸。
“凤凰舞象征着一种涅槃重生的精神,”春晚武汉分会场舞蹈总监蔡薇蔓说道。
蔡薇蔓提到,为了创作这个舞段,他们团队的目标就是“要绝对新,不能让观众看见任何熟悉的舞步”。
最终,这段凤凰舞通过三部分层层递进,由最初的单个舞者,最终聚集成由241人组成的巨型“凤凰”。
每一位舞者都像是凤凰的羽毛,涅槃重生后的凤凰腾空而起,掠过两江四岸,形成了一个紧扣武汉特质和精神的视觉盛宴。
一位位舞者聚集成的巨大凤凰在黄鹤楼前起舞,那铺天盖地的气势感受得每个人都屏息凝视。
“武汉人也是这样的,他们曾是一个个的个体,但当历史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蔡薇蔓解释道。
而这正是武汉的精神——勇敢追求,勇往直前。
在这支舞蹈中,导演组将每一个武汉人比作凤凰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他们希望传达的精神:当所有人汇聚在一起,那股力量能涅槃重生。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组面临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尤其是在长江岸边的横渡长江博物馆,那段巨大的楚乐阵容与江水共鸣的场景,拍摄难度极大。
“横渡渡江博物馆和江中心船阵之间互为关照的镜头,必须实拍。
”春晚武汉分会场执行导演张凌鹰提到,要在1300多米的江面上排列7艘船并固定,江水的流动使得固定船只异常困难。
在封航的4小时内,导演组多次下锚调整,最后实际拍摄的时间仅有一个多小时,这也是长江江面上第一次实现“纵向船阵”的拍摄。
回顾整个过程,每一位普通人的坚持和努力,成就了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成就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春晚分会场。
黄鹤楼前的舞蹈、长江上的船阵、点亮的地标建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武汉人的付出和努力。
无论是导演组的精心策划,还是每一位舞者的参与,大家齐心协力,让这座城市在春晚舞台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武汉的每一位普通人,都是这座城的英雄。
”导演张敏的话久久回荡在耳边,这不仅点明了整个节目的主题,也道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正像那翩翩起舞的凤凰一样,在火中重生,焕发新生的活力。
每一个闪耀的时刻,都是对这座城市英雄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灯火阑珊的江畔,春晚的欢笑与掌声,为这座英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期待。
这是一场属于武汉,属于每一位普通人的礼赞,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与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