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月6日签署一项行政令,宣布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指责其“针对美国及其亲密盟友以色列采取非法和毫无根据的行动”。
中新网7日报道称,根据行政令,美国将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有“越权行为”的相关人员,包括没收房产及财产,以及禁止国际刑事法院人员、代理人及其直系亲属入境美国。
国际刑事法院去年11月针对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的逮捕令成为此轮制裁风波的导火索。
二人均被指控在巴以冲突期间使用饥饿作为战争手段犯下战争罪,并因谋杀、迫害及其他不人道行为构成危害人类罪。
特朗普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后,英国、法国和德国等79个国家签署联合声明,谴责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重申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支持立场。
上述国家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强调,他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完整性”。
国际刑事法院发言人谴责特朗普的命令“试图对其官员实施制裁,对国际刑事法院独立公正开展司法工作造成损害”。
欧盟委员会亦对特朗普的制裁表示“遗憾”,并强调国际刑事法院在“维护国际刑事司法和打击有罪不罚现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联合国则对特朗普的制裁命令“感到遗憾”,呼吁白宫撤销决定。
据路透社2月7日报道,两名知情人士7日对路透社记者说,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英国人卡里姆·卡恩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授权进行经济和旅行制裁的第一个对象,这些制裁是因美国公民或盟友受到调查而对该法院实施的。
根据联合国和华盛顿之间的一项协议,卡恩本来应能定期前往纽约,就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给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案件向安理会通报情况。
此前,安理会将利比亚和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局势问题提交国际刑事法院。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7日表示:“我们相信,对个人采取的任何限制在实施时都将与东道国依照联合国总部协议所应该承担的义务相一致。” 据报道,卡恩最近一次到纽约是上周,他向安理会通报了有关苏丹问题的情况。
从退出世卫组织到对国际刑事法院施加制裁,上台不满一个月的特朗普不仅对国际组织的生存构成威胁,同时挑战了冷战后建立的国际规范。
特朗普“退群”政策的隐患将不止于此,部分国家的民粹主义领导人或因希望摆脱政策限制或财政负担而群起效仿特朗普的做法,进一步对国际秩序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