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没有导演把《金色夜叉》拍成影视剧?

卓君评娱乐 2023-01-03 21:47:04

最近,小编读了一本书,是日本作家尾崎红叶的小说《金色夜叉》。

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它好华丽,封面的背影引人遐想。在读之前,先查了查“夜叉”的含义,类似魔鬼。至于为何是金色的,唯有读完本书方才知晓。

这里的“夜叉”,是指小说男主间贯一,之所以是金色,因为他的命运是被金钱玩弄的。

早在1897——1902年间,尾崎红叶的这本小说已在日本的一份报刊上连载。

可能在当下读来,这个故事并不独特,甚至有点儿俗套,但想到它的成书年代之早,大约也就没必要纠缠在故事的新旧里了。

《金色夜叉》讲述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方因为贪财而抛弃另一方,这是可能的,且并不罕见;但另一方带着恨自甘堕落,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此决绝,恐怕是聪明的现代人瞧不起的愚蠢做法。

现代人对待爱情,常见的是三分钟热度,像间贯一这种爱得如此深刻,才会恨得这般狠辣,大约是不存在的。对于这个人物,批判之余难免也心酸,若单纯将贯一的做法视作畸形行为,未免太草率。

我被尾崎红叶细腻的心理描写吸引,某个瞬间忽然有种在读郁达夫的错觉。如果他的文笔再典雅精致些,兴许飘来的便是张爱玲的味道。

几年后,阿宫偶遇间贯一,此后她的心再难安宁。每每读到阿宫内心的纠缠,竟不知该不该同情她。既然尾崎不是琼瑶,自然不必安排男女主再相拥的情节。破碎的结局,细想下来,也是人之常情。

年轻时的阿宫,只是沉迷于很多女孩儿都会陷入的误区:有钱是王道。至于她对维继有几分感情,恐怕也就一两分吧。纸醉金迷不过是一时新鲜,漫漫长夜涌起的无情之苦,早已将新鲜感淹没。

可能有读者会怀疑,阿宫也是富家女啊,怎么还能被钱迷了眼?这疑惑不难理解,她和唯继之间存在差距,盯着差距思考问题的人,假使这距离靠自身无法缩短,所幸借助对方的力量。

阿宫大概没想到,贯一对她的感情,竟然这么深!

两人再见面,她以为能被原谅,然而贯一并没给她机会。尽管他也很痛苦,有过犹豫,却走不出自己。他选择最难堪的方式自我麻痹,试图消解痛苦。

贯一渴望的始终是纯洁的爱情,是彼此为爱而坚定不移的决心。正因阿宫的背弃,将他认定的伟大爱情彻底打破了。阿宫——这个被贯一看作光明的女人,却亲手将他推入了黑暗。贯一败给了金钱,此后他走上了复仇之路。

当年尾崎红叶连载的这部小说,之所以很受日本读者喜爱,当然不仅仅因为小说内容事关爱情,也关系到日本社会存在的资本至上问题。因此如果纯粹将这本书视为爱情书,格局未免小了。应该说透过本书,读者能够对那时的日本社会有所了解。

1885年,尾崎和友人一起成立了砚友社,这是日本近代第一个文学团体。砚友社有两个创作主张,一个是强调小说的通俗性,另一个是写实性。

《金色夜叉》的故事取材于尾崎朋友的真实经历,读者可还记得贯一在海边踹了阿宫?这也是实际情况,只不过地点不是海边。基于这两个原因,大概也就理解它能吸引大批读者的原因了。

彼时的日本正是明治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刚起步,为了资本积累,人们沦落为金钱的奴隶。出现像阿宫这种贪恋富贵的女人,或贯一这种靠放高利贷谋生的男人,并不奇怪。

尾崎在书里对高利贷这个行业,进行了详细描写。尤其是疯女人纠缠鳄渊的部分,读来顿觉恐怖。而这一切有违常理的现实,都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真相。因此读者在读本书时,切记不要割裂写作背景。

令读者遗憾的是,《金色夜叉》是一本未完结之作。尾崎还没写完,就因病去世了,也就意味着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贯一是否原谅了阿宫,就留给读者判断吧。这种感觉很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留下了一个未知。

我个人猜测,贯一最后应该是原谅了阿宫。如果将这本小说一分为二,可分为贯一和阿宫的内心。贯一虽然沦为“夜叉”,但他并不是不自知,而是在复仇。

他之所以用狠辣的手段对待借贷者们,是因为这些人都是金钱的追随者,就和阿宫一样。他用这种方式,将他们拖入绝望的泥潭,其实是在惩罚他们。贯一还没有坏到不可救药,因此尾崎想给现实生活里的贯一们一条出路。

他只有放下心中的恨,才能改头换面。而放下的证明,便是原谅阿宫。贯一果真能原谅吗?或许从他救下殉情情侣那刻起,他已经扭转心意了。

他深知阿宫的确知错了,那一封封信就是忏悔的证明。看到这对情侣对爱情的坚定,贯一仿佛找回了曾经对爱情的信仰。

既然尾崎红叶写这本书,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那么他应该会试着给出一个解决办法,这办法无非是放下对金钱的迷恋,保持内心对真情的坚守。

作者没有让贯一和阿宫快速和解,也是在表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人心也如此,无论好坏,总有一个过程。

或许尾崎安排荒尾这个角色,目的是用他来警示贯一。荒尾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欠下巨款,即使在落魄时,他也没有随波逐流。

这种君子风度,在鳄渊直道的言行上也有体现。直道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而是坚持个人主张,并几度劝父亲改邪归正。

尾崎的态度很明显了,他想用这本通俗小说,唤起人们对金钱和情感的思考。

金钱一旦将情感腐蚀,再想恢复情感的纯粹谈何容易。失去了情感,有钱又如何,此时金钱所具有的意义,已经不同往昔,实际上也已失去了它的价值。

这本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读。只是如今的作者,未必能写得出来。如今的读者,也未必有兴趣再读。

但如果拍成影视剧,或许是另一番效果了。很多读者认为本书的故事类似《呼啸山庄》,后者已经拍成了效果,整体来看不如原著。大约拍摄经典之书,并不容易吧。

0 阅读:1

卓君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