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产税收政策迎来重大调整,其中个人购房面积不超过 140 平方米的,无论是家庭唯一住房还是第二套住房,契税统一降至 1%。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以往,契税划分标准为 90 平方米以下 1%,90 平方米以上 1.5%。如今,只要购房面积不超 140 平,均按 1%征收契税。
以一套 300 万的房子为例,若面积在 90 至 140 平之间,以前需交契税 4.5 万,如今只需 3 万,节省了 1.5 万。这一调整在业主群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些业主购房后依规及时缴纳了契税,而部分业主因各种缘由拖延未交,新政策出台后他们反倒省下一笔钱。有业主因此发出灵魂拷问:社保基数增加时要全年补缴,如今降契税了,能否全年退税?然而,这类业主并非最悲催的。
此前,超过 120 平的房子多被视为豪宅,各地虽有适当浮动空间,上限通常为 144 平。于是,开发商为规避豪宅税,常开发 143.99 平的房子。现今,低于 140 平减契税,致使 140 至 144 平之间的房子陷入尴尬境地,仅多出一两个平方,却要多交 0.5%的税。在一线城市,140 平的房子价值动辄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交的税额颇为可观。
从整体来看,此次政策主要针对购买 90 至 140 平房子的改善型客户,虽能节省一定费用,但幅度有限,不过万把块钱。疫情过后,房地产市场急速下滑,救市心情迫切,然而出台的政策似乎总差强人意。就像一个重症患者已住进 ICU,却只是用小手指轻轻撩拨,一会儿一个小刺激,观察反应不佳便再来一下。这种挤牙膏式的政策,不仅未能有效扭转局势,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更加犹豫。他们想买,但又担心后续还有更多利好政策,若此刻入手,可能会有损失,于是选择观望。如此一来,政策效果不佳,刺激力度便不断加码,导致购房者更加坚信先买的是“冤大头”,观望情绪愈发浓厚。
实际上,很多购房者所面临的困境并非那万把块的契税,而是首付和月供的沉重压力。多年来房价的疯涨,已让其达到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导致人们要么对当下购房缺乏信心,要么对未来房产市场的走势感到迷茫。深层次探究,这背后涉及人口、年龄和财富结构等复杂问题。
与此同时,利好政策层出不穷,可居民储蓄却纹丝不动。联想到昨天的热搜,明年放假总天数增加两天,除夕和劳动节各增一天。多放两天假本应开心,但想到延迟退休的三年,这多出来的“三五斗”似乎也不那么诱人了。
综上所述,当前的房产税收政策调整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力度和效果上仍有待加强。要真正激活房地产市场,提振消费者信心,还需要更具针对性、更有力的综合性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购房者的痛点和市场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