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与深刻的意义。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地区的局势犹如一锅滚烫的热粥,复杂得难以想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日军投降后留下的大量战俘和残余势力,就像一颗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
1946年1月,新四军三师收复通辽,这无疑是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中共西满分局、辽西省委等迅速行动起来,派遣大批干部奔赴哲里木盟,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开辟工作之旅。他们既要剿匪除奸,又要组建民主政权和革命武装,在废墟上重建秩序。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在此时搅局,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在暗中蠢蠢欲动,妄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当时的通化,这个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深陷在这样危险的局势之中。
1945年12月15日,一个看似平常却暗藏危机的日子里,国民党通化县党部书记孙耕尧鬼鬼祟祟地与日本战犯原关东军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见面了。这个会面可不是普通的社交,而是密商一场令人发指的暴动计划。藤田实彦,这个有着复杂身份的人,被孙耕尧发展成为国民党员,从此他身兼国民党特务和日本特务的双重身份,成为了这场阴谋的参与者。
随后的1946年1月22日,藤田实彦与孙耕尧进一步达成协议,成立了“武装暴动总指挥部”,他们将暴动的日期选定在1946年2月3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二这个看似平静的日子,妄图出其不意地发动叛乱。
时间来到了1946年2月2日,辽东军区后勤部兵工部供给股股长兼警卫连连长沈殿铠,面对敌人的策反,他临危不惧,将计就计打入敌人内部。这一行为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顺利地了解到敌人即将暴动的消息。沈殿铠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向军械部长吴云清报告了详情。
通化省分委书记吴溉之听完沈殿铠的报告后,立刻展现出高瞻远瞩的决策能力。他一方面下令召开各军政领导干部紧急会议,另一方面紧急催调援兵。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我军主力部队正在通化一带的各个山区剿匪,市内总共只有三个连的兵力,可谓是敌强我弱,形势严峻。
紧急会议迅速决定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变措施,并且命令通化支队参谋长茹夫一负责指挥,即刻逮捕敌首孙耕尧等人,查抄暴乱总指挥部。
当晚七时许,茹参谋长和沈殿铠带着警卫班,如离弦之箭,火速赶到敌特分子姜际隆家。他们的到来,如同黑夜中的猎豹扑向猎物,迅速将孙耕尧等十二人抓获。吴溉之亲自审讯首犯孙耕尧,在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孙耕尧无奈之下全盘交待了暴乱罪行。
1946年2月3日凌晨,通化城陷入一片黑暗与混乱之中。市内电灯同时闪灭两次,而后完全熄灭,整个城市就像一头陷入沉睡的巨兽,被黑暗笼罩。叛乱分子认为时机已到,他们从各个潜伏的地方钻了出来,荷枪实弹,张牙舞爪地向各个要害部门发起攻击。
通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会议室成为了战斗的焦点之一。秘书长夏骏青,这位出色的指挥员,在这危急时刻冷静指挥。他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二楼中间楼梯口,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顽强地阻击敌人。战斗中,我方的一挺机枪突然出了故障,敌人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抓住这个机会乘隙冲上了二楼,形势一下子变得万分危急。但是夏骏青指挥若定,一边命人以最快的速度修枪,一边激励战士们顽强阻击,让敌人无法继续向前。幸运的是,很快机枪再次发出怒吼,与此同时,我军的援军也赶到了,他们从敌人的背后发起攻击,打乱了敌人的阵脚。
在通化支队司令部,同样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日本人寺田一伙敌兵丧心病狂地从两面发起攻击,当他们冲到我工事前沿时,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把整个司令部都撕裂。我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抵抗,寺田不甘心失败,他挥舞着战刀,嗷嗷叫着,凭借着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然而,他面对的是英勇无畏的我支队指战员,在援军的帮助下,我军越战越勇,最终将敌人打出大楼,这时敌人腹背受敌,乱作一团,在我军“投降不杀”的喊声中,许多敌人都放下武器,跪倒在地,就连寺田也束手就擒。
江南飞机场这边,日本人铃木亨与飞行队队长小林组织了250余名暴徒,他们气势汹汹地向着朝鲜义勇军南满支队司令部和机场警卫部队发起猖狂的进攻。支队副分队长卢昌炳带领战士们毫不退缩,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就在此时,从集安头道崴子赶回的我增援部队赶到,前后夹击之下,敌人被打得狼狈逃窜。
而公安局这边却遭遇了挫折。公安局副局长李剑云将公安部队的一个连分为四队去守卫其他要害部门,公安局只留下半个排防守,兵力显得格外薄弱。内部敌人的暗算加上外部敌人的突然袭击,导致公安局失守。
不过,我军很快组织了反击。我炮校的炮兵中队奉命攻打占领公安局的顽敌。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固,但我军的炮弹弹弹都穿壁爆炸,敌人终于感到绝望,爬下楼来投降。
敌丰冈队长更是狡猾,他又带领一伙暴乱分子,从后门攻进电报局大院。守卫在楼里的王殿富班长沉着冷静,待敌人靠近大楼时,果断下令开枪射击,打得敌人连滚带爬退到二道河里。但丰冈并不甘心失败,他又兵分两路,向前、后大门同时进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我援兵及时赶到,一鼓作气打垮了丰冈一伙暴徒。
这场战斗持续了10余个小时,到当日下午,暴乱终于被平息。战役结束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市区百姓们纷纷自发拿起棍棒、锹镐,他们就像守护家园的勇士,开始搜捕残敌。在百姓们的积极参与下,千余残敌被搜捕归案。全市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团结一心,保卫人民政权。
此次暴动,敌人投入兵力5000余人,其中日本关东军就多达4000多人,当地伪警宪匪及国民党特务1000多人,内应分子也有160余人。而我方兵力却少得可怜,只有两个团的人民自卫军,两个连的朝鲜义勇军和军政机关、军事院校的部分干部战士,总计500人左右。但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打败了十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歼敌5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机枪5挺、步枪500余支、手枪100余支的辉煌战果。
然而,叛乱平息后的一个决策,让我方的方虎山陷入了国际舆论的风暴之中。那就是如何处理这些叛乱的日俘问题。方虎山做出了一个极为果断却饱受争议的决定。他下令将3000名日俘押往通化城头,这些日俘穿着单衣,整齐地跪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城墙上。随后,他们被士兵用刺刀挨个捅死,尸体被扔下城墙,塞进未解冻的冰河凿开的冰窟窿里。这一事件很快就传遍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对方虎山的“杀俘事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批评声不绝于耳,指责他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日本更是对他进行指责,说他没有人道主义精神。但方虎山却坚定地说,自己愿意担下这骂名。不过,这一果断措施也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彻底浇灭了其他日军战俘妄图叛乱的企图,在这之后再无日军战俘叛乱事件发生。
方虎山在平定通化叛乱之后,并没有停歇自己的脚步。他继续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开展军事行动,他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每一个回合的较量都关乎着战斗的胜负走向。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方虎山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保卫临江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接着他又投身于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巩固和扩大南满根据地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8年4月,方虎山担任东北军区独立第4师政治委员,他积极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带领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0月,他参加了辽沈战役,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方虎山和他的战友们在战役中表现出色,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1月,方虎山率部进驻沈阳担任卫戍任务,同月他又任东北军区第166师政治委员。1949年7月,他既担任166师师长又兼任政治委员。
1949年7月,方虎山率166师由辽宁安东抵达朝鲜新义州,担任朝鲜人民军第6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6师)师长(少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本就是朝鲜人的方虎山率部参加朝鲜战争,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作战,一起血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英勇,曾经率部重创美24师、美25师,他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方虎山因战功卓著被两次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荣获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成为朝鲜杰出的军事家、战术家。
通化叛乱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局部的叛乱与平叛战斗,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多种势力交织碰撞的一个缩影。方虎山的决策虽然充满争议,但在当时复杂而又危险的局势下,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让人民政权的根基在通化这片土地上更加稳固。而方虎山后续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无论是国内战争还是国际战争,都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的军事才能、勇敢无畏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化叛乱这一事件以及方虎山这位人物,都将永远被铭刻在史册之上,成为我们研究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素材,他们所代表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无论是在保家卫国还是在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杀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