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俞和冯晓琴这两个女人,在《心居》一开头,就是互为对照的存在。
一个大早上起来就在菜市场里穿梭,一个悠闲地穿上真丝外套;
一个忙碌地给全家做早饭,一个听着音乐优雅地练着瑜伽,
如果不是后面家庭聚餐,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外地女人,真的不配得到上海本地女人的生活和底气吗?
围绕这一点,加上有了前面的铺垫,两人的勾心斗角和争斗也就水到渠成。
但在两人之外,还有一个人让人不得不注意:
跟冯晓琴一样,同样是外地来的无依无靠,但最终却以一种更轻松且坦然的方式,成为了上海女人。
脾气、秉性自然比不上这姑嫂俩,但偏偏成了最后的“赢家”。
细看外地卖鱼女莉莉的上位史,当真是让人唏嘘。
顾清俞带来的危机感那是施源跟顾清俞久别重逢的第一次见面。
虽然之前就知道对方过得很好,但真正见识到了少年时的小青梅,已然跟自己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后,施源内心的失落和挫败可以想见。
顾清俞送他回去后,两人在巷子口词不达意地聊着。谁都觉得气氛尴尬,却谁也不舍得先说再见。
莉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躺着大波浪、穿着单薄显身材的紧身裙,见着他就凑上来,
就跟没看到还有其他人一样,上前就让他帮自己带两套内衣。
说着还状似无意地加了句“尺寸你知道的”。
看似寻常闲聊,却多出几分暧昧。
施源瞥见顾清俞的脸色,急忙开口:“我怎么知道你的尺寸啊!”
看似是询问,实则是撇清“嫌疑”,她瞬间领悟,又吃吃笑道:你上次带过的呀!
这场景,倒像是正室撞见丈夫有规矩,大度且技巧高明地来敲打第三者了。
也难怪顾清俞心里不大舒服。职场上拼杀四方混出头的人精儿,一眼就看出了个中心思,她也只做不在乎,只笑着打趣施源对自己的介绍:女朋友?
无论是对于街坊邻居,还是在父母面前,对于这位天仙式的小青梅,他也只能介绍为朋友、老同学了。
而顾清俞走后,莉莉却不依不饶,一句“中学同学到现在还有联系啊”,半是闲谈的质疑,半是不动声色的抱怨,显然是感受到了危机。
一种自己将要成为施家儿媳的危机感。
和施源那些没拍出来的故事莉莉的第一次出场,看起来就不大讨喜。
逼仄杂乱的小巷子,她披着一头卷发衣着清凉,虽说是街坊邻居都不必见外,但也未免过于轻薄了些。
向店老板拿一杯豆浆,话里话外都是娇嗲之气。
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外地来的女人,素日以卖鱼卖虾为生,打扮得招眼一些,好歹是有些便利之处的。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本以为她就是有心机了些,没想到却所图甚大。
在见到施源旁边出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时候,她眼里的敌意就显出来了。
早在顾清俞出现之前,施家父亲就有意撮合她跟施源的。
虽然施母还心心念念着远隔重洋的黄家妹妹那门娃娃亲,但施父还是拎得清现实的。
自家儿子都已经三十多了,还混在这逼仄拥挤的巷子里,也该认命了。
莉莉虽然是个外地来的女人,但好在勤快懂事,还自己经营着一家水产店,已然是儿子当下最好的选择了。
莉莉也恰好正有此意。
知根知底的老街坊邻居们,逼仄拥挤的胡同,多是身材样貌早已发了富走了样、年龄也都比自己大了一截的上海男人,相比之下,施源虽然落魄,但身材样貌俱都不差,最重要的是,施源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于是乎,莉莉愈发往施家跑得勤,送起鱼虾也没手软过,说是卖剩下的,但个个都收拾利索了送来,也是相当用心。
要说施源和莉莉就是单纯的邻里关系,是不可能的。
那个男人能够顶得住一个女人,尤其还是一个算得上漂亮的女人对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讨好呢。
街坊邻里都爱在牌场上拿莉莉来打趣他,老街坊们的话说得不上台面,却也实诚。
剧里没拍得那么明显,但两人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一般的邻居,肯定也是更进一步的。
上门“逼宫”的闹剧顾清俞,是真没把这个“情敌”放在眼里的。
一则,毕竟她跟施源已经分别了二十四年,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早已过了争风吃醋的年纪,谁还没个过去呢。
二则,内在外在的条件,都注定了她会赢。会赢,那就没必要去介怀。
她素来是个清高的人,也是个聪明人,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剧里没有拍特写,但在原著中,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她就已对这个女人先轻视了三分。
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走进店里,大衣下面是皮短裙,也不穿打底裤,就那样裸着两条白生生的腿。皮肤有点干,看得出腿上鳞状的皮屑。
长波浪应是许久不曾打理了,发尾有些毛糙,散落着。她坐在男人们对面,跷起二郎腿。趾甲涂着黑色的甲油。
一个老式里弄里混迹的外地女人,能有什么“威胁”呢?
顾清俞只需要稍微打眼那么一评估,心里就有底了。心里有底,面上就越发地看不上。
可她没想到,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难堪,居然也是这个女人带给自己的。
在小说中,虽然没有明写,但字里行间尽是暧昧,而直到莉莉带着一纸孕检报告找上门来,她这才被从云端仙人打下了凡尘俗世。
莉莉说自己想找个上海男人时,她突然觉得可笑。
原来自己心心念念的竹马,在世俗女人眼中,也不过是可以量化的依靠,可她只看重了上海户口,为何看不到施源的种种优点?
一方面她为施源不值,可另一方面又有些怨恨起他来。是他将自己置于这般难堪的境地的。
看着眼前的女人,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刻薄的话突然就脱口而出。
“公司保卫室的鳏夫,50多岁,无儿无女,房子有两套,一套虹口,一套浦东。比施源有钱得多。长相不显老,除了眼睛有点斜视,讲话大舌头,总体还不错。”
她可能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莉莉竟还真的同意了。挺着肚子,真就还抛弃了年龄的限制,欢欢喜喜地嫁给了一个上海男人。
看看,哪怕对方不是施源也没关系,一个上海户口就足够让人趋之若鹜。
她想到了弟媳冯晓琴,又想到了如今竟然生活得还不错的莉莉,竟然意外的生出些佩服。
相比于出生就在上海的她,冯晓琴和莉莉显然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的。
但两人显然有着并不输于她的目标性和努力。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们或许才是最清醒的那个,尤其是莉莉,虽然露面不多,但就目标达成度而言,显然是里面最大的赢家。
从施源到那个保卫室的鳏夫,其实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一个女人落地上海的“跳板”罢了。
背后虽然行为不够体面,但也恰好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啊。
这局作者三观有问题,落户上海就有那么好吗?现在哪个城市不好。
写出人性的恶 就是三观不正 可伶
顾清俞施源这俩角色从结婚到离婚,都没交过心,也没有互相融入彼此家庭,生活在矛盾里怎么能长久,短短婚姻生活隔阂不断。
户籍制度就是变相的明朝宗氏,清朝八旗
做人不能太上海,说明这个城市的发展已经扭曲了
大姑子特长会分析
三观不正的剧
理解不了这种电视剧,上海户口有那么重要吗,没钱活的跟狗一样,还不如退一步活自在点[流鼻涕]
说实话,莉莉比童谣有女人味,比童谣漂亮。不考虑经济情况,我是肯定首选莉莉[得瑟]
这部小说和电视剧是来黑上海的吧。无论什么背景和时间线都很少有人会为留上海下这么大心机,一个上海户口,一套房子并不足以另人以身相许,未免太高估“上海”两个字了
这和外地本地人有屁关系,只是一个能挣到钱,一个挣不到足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