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影视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李佳芯(Ali)于2025年3月27日宣布成立个人工作室,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其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更折射出香港娱乐产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这位前TVB视后以创业者身份亮相大角咀新能源汽车品牌活动,身着白色贴身长裙展现知性风采,现场公布的战略布局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职业转型的双轨逻辑"成立工作室是为实现'演员+策展人'的双重身份",李佳芯在采访中强调。
与TVB长达八年的合约结束后,她系统梳理了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延续表演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将《叹息桥》中展现的装置艺术理念延伸至线下空间。
其位于观塘的600尺工作室已完成艺术化改造,兼具排练厅与展览空间功能,墙面悬挂的28幅原创水彩画作已吸引多位藏家询价。
财务规划成为独立创业的重要支撑。
2020年购置的物业现升值超30%,配合艺术品收藏组合实现的15%年化收益,构筑起工作室的运营安全垫。
前TVB法务团队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助其快速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筹划等流程,目前工作室采取"核心团队+项目制"的轻资产模式运营。
影视合作的新动向古天乐旗下电影公司的邀约引发市场想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正就某科幻系列电影展开磋商,该项目预算达1.2亿港元,拟利用虚拟制片技术打造港式科幻美学。
"《智能爱人》展现的机械人表演具有样本价值",制片方代表评价道。
合作模式可能采用票房分成替代传统片酬,这在香港中生代演员中尚属首例。
ViuTV的橄榄枝同样引人注目。
制作团队计划开发12集女性题材剧集,拟借鉴《伦敦生活》的叙事结构,通过李佳芯工作室参与剧本开发。
这种"演员兼任创意监制"的合作模式,打破了香港电视台传统的制作流程,其社交平台发起的角色设定投票已收获超15万互动。
工作室首秀锁定新能源汽车品牌续约,七位数代言费涵盖大湾区五城巡展。
品牌市场总监指出:"知性形象与环保理念的契合度超越流量价值"。
合作衍生品开发颇具创意,包括限量版车载香薰(以李佳芯画作为视觉元素)及AI语音导航包,预售阶段即达成260万港元销售额。
艺术展览筹备呈现多元化特征。
计划中的摄影展将展出《星空下的维修工》等32组作品,记录香港基层劳动者生存状态;画展则聚焦"都市孤独症"主题,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画作与观众的动态交互。
策展团队已与K11 MUSEA达成场地合作意向,预计首展参观人次将突破5万。
产业变革的微观样本这间仅有两位全职员工的工作室,正通过1688平台对接50余家珠三角制造商,开发宠物主题文创产品。
从猫窝设计到智能喂食器研发,产品线覆盖12个SKU,预售阶段的社群营销转化率达18%。
这种"文化IP+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为艺人创业提供了新范本。
人才培养机制同步创新。
工作室与香港演艺学院合作设立"新锐创作者计划",每年选拔3名青年艺术家进行驻地创作。
首期入选者将参与《九龙城寨记忆》公共艺术项目,创作成果拟在深港双年展亮相。
这种反哺行业的举措,正在重塑香港艺术教育生态。
在媒体追问TVB时期的传闻时,李佳芯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流声为喻:"能量转换难免产生杂音,重要的是把握方向。"
这番回应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其转型哲学——从体制内演员到文化创业者,她正以艺术为媒介,在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木上走出独特轨迹。
这场个体转型实验的成功与否,或将影响整整一代香港艺人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