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3种调料,导致我国患癌率全球第一,医生:不能再这么吃!

涵畅随心养护 2025-04-08 14:01:13

参考文献:[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2] 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癌症报告》(2023).[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22).[4]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标准》(GB 2760-2021).[5] 《癌症流行病学与预防》, 李兰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当厨房里的香味四溢,谁会想到,那些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的调料,竟可能暗藏着威胁健康的隐患?打开调味品柜,众多瓶瓶罐罐看似无害,实则可能与日益攀升的癌症发病率息息相关。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部分消化道癌症发病率位居世界前列。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调味品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潜在健康风险值得重视。

那么,厨房中哪些常见调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腌制品、高温烹饪油和某些含有添加剂的调味料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腌制品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北方的咸菜到南方的腌鱼,这些食物赋予了中华美食独特的风味。然而,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类化合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传统腌制过程通常使用大量食盐,并在长时间发酵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当这些物质与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时,就会形成具有潜在致癌性的亚硝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食用腌制食品的人群,食道癌、胃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一位胃肠科专家指出,中国北方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腌制品的习惯密切相关。在冬季蔬菜供应不足的年代,腌制食品成为重要的维生素来源,这一传统习惯延续至今。

减少腌制食品摄入,选择新鲜食材,成为预防相关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措施。现代冷链技术和反季节种植让我们全年都能享用新鲜蔬果,不必再依赖腌制保存。

第二种值得警惕的是烹饪用油,尤其是反复高温使用的食用油。中国烹饪讲究"爆炒",高温油锅是许多家庭厨房的标配。然而,当食用油被反复加热至冒烟点以上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食用油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醛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研究发现,反复使用的老油中这些有害物质含量会显著增加。这些物质不仅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可能增加肝脏、胰腺等消化系统癌症风险。

一项针对中国烹饪习惯的研究显示,厨房油烟是肺癌,特别是女性肺癌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长期烹饪,呼吸道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改变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法,可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生成。使用新鲜食用油,避免油温过高至冒烟,及时更换烹饪用油,都是保护家人健康的明智之举。

第三种潜在风险来源是含有人工添加剂的调味料。部分复合调味品中添加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和风味增强剂,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常见的鸡精为例,其主要成分是味精(谷氨酸钠)、核苷酸和盐。虽然适量使用这些调味料本身并无明确致癌证据,但长期过量使用会增加钠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一些加工调味品还含有人工色素如日落黄、胭脂红等。虽然这些色素在许可范围内使用被认为相对安全,但动物实验显示,超量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虽然单次使用量不大,但现代人摄入加工食品种类繁多,这些物质在体内的累积效应值得关注。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调味品都有害健康。天然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姜、蒜等不仅能增添食物风味,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保健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大蒜素等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癌潜力。

如何科学使用调味品,减少潜在健康风险?专家建议:

清理厨房调味品柜,减少腌制食品使用频率。可以尝试用新鲜蔬果自制低盐、低糖腌菜,控制腌制时间,降低亚硝胺生成风险。

烹饪方式多样化,减少高温油炸食品。选择优质食用油,避免油温过高,不使用反复加热的食用油。改善厨房通风条件,减少油烟危害。

选择天然调味料替代复合调味品。葱、姜、蒜、花椒、八角等天然香料不仅能提升菜肴风味,还富含有益健康的植物活性成分。

烹饪时调味适度,逐渐降低对咸味、重口味的依赖。研究表明,味蕾对盐分的敏感度会随着饮食习惯变化而调整,逐步减盐可以重新唤醒对食物本真味道的感知。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是多因素疾病,饮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充足的身体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定期体检等综合措施同样重要。

云南某医学院肿瘤学教授表示,虽然某些调味品可能增加癌症风险,但更应关注整体饮食模式。"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多样化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果摄入量,这些都是科学防癌的基础。"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调味香料本身具有药用价值。传统中华饮食智慧强调食物本味,提倡'四时之气,皆有所养',符合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季节性、多样化饮食理念。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在追求美食的同时,不妨更多关注食材本身的鲜美,减少对调味品的过度依赖。一方面保护味蕾敏感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健康的呵护。

现代生活节奏快,外卖、加工食品成为多数人的日常选择。这些食品往往含有更多盐、糖和添加剂。有意识地增加在家烹饪频率,选择新鲜食材,控制调味品用量,是守护家人健康的重要一步。

食育教育应从孩童时期开始。让孩子参与食物选购和简单烹饪,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对预防慢性疾病具有终身益处。

总结来看,腌制品、反复高温使用的食用油和含添加剂的复合调味料,确实可能增加某些癌症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这些调味品,而是要科学使用,适量摄入。面对铺天盖地的"致癌食物"信息,我们需要理性看待。

食物安全标准是基于严格科学试验制定的,在标准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通常是安全的。

真正的健康风险往往来自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累积效应,而非单一食物。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积极心态构成了健康生活的三大支柱。

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以从小改变开始。今天少放一勺盐,明天少用一点油,逐步调整烹饪方式,让健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食为医前,药为医后。预防胜于治疗,从餐桌上的小改变开始,让健康陪伴我们走得更远。

1 阅读: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