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沃兴华与田英章:书法博导的不同风采

书法艺坛 2024-06-02 07:02:33

将书法水平置于一旁不提,显而易见的是,“丑书”与“田楷”构成了当代书法界的两大主要流派。“丑书”流派以王镛、沃兴华、曾翔等书法家为代表,而“田楷”流派则以田英章、田蕴章兄弟领衔,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尽管有些人倾向于将这两大流派视作截然对立的存在,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实际上,这两个流派并非完全水火不容,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的现象,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流派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其生命力的体现。“丑书”与“田楷”虽然在风格和理念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共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欣赏和理解这两种流派,认识到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贡献。书法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连接不同的人和文化。无论是“丑书”还是“田楷”,它们都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和欣赏。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流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更加全面地领略书法之美。

换言之,那些创作“丑书”的书法家可能最初是“田楷”的爱好者,反之亦然,“田楷”的追随者也可能最初对“丑书”情有独钟。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网络上的许多书法博主就展现了这种多元化的喜好。还有的人既欣赏“丑书”也喜爱“田楷”,甚至有些人既批评“丑书”也对“田楷”提出质疑,情况多种多样。书法爱好者的技艺水平和兴趣点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兴趣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还有一些人可能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倾向于某一种流派,这在艺术领域也是常有的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最近,一些有趣的信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丑书”流派的代表人物王镛、沃兴华以及“田楷”流派的领军人物田英章,他们都被尊称为书法博导。这并非笑谈,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王镛在1979年成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目前,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同时也是书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沃兴华教授,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曾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目前,他在复旦大学文博系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在田英章的个人简历中,同样可以发现“书法博士生导师”的称谓。例如,在一本字帖上,田英章的众多头衔中就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生导师”。

既然“丑书”流派的代表人物王镛、沃兴华担任着博士生导师的职位,而“田楷”流派的田英章同样也是书法博士生导师,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书法领域达到了相同的水平?如果存在差异,那么这些差异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此,我虚心向各位专家和行家求教。有一种看法认为,书法艺术本身难以简单地进行排名或比较,因为每位书法家的专攻方向和风格都有所不同,张铁林就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博士生导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学术成就、教学方法、艺术理念等多个层面。

有声音提出质疑,认为某些人的博士生导师资格可能并不如表面上那么名副其实;也有人表示,即便拥有博导的头衔,也并不代表就具有非凡的价值,因为在那个位置上,任何人都可以被称为博导,这个头衔本身并不稀奇;更有观点认为,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设立硕士、博士等学术学位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做法。对于这些不同的看法,网友们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宝贵意见和深入思考。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