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掠过台州,在中铁二十二局台州市域铁路S2线项目工地上,搅拌机的轰鸣声与打桩机的节奏交织成早春进行曲,开启了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春季会战。
夜幕下的黄岩站施工现场,灯火通明。项目生产经理赵楠快步穿过钢筋加工区,手里的施工图卷边处还沾着泥渍。“基坑冠梁及支撑梁开挖差5厘米就到设计标高,得盯紧测量数据。”他边说边翻开随身携带的施工笔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当天的进度:黄岩站21-24轴冠梁及支撑梁开挖,土方开挖结束及时安排工人处理地连墙桩头并调直钢筋。
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工地常态。项目团队推行“日清日结”工作法,每个作业面都挂着倒计时牌。在桔乡大道站,现场技术负责人张旦旦正蹲在基坑旁复核钢筋间距。“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这关系到百年工程质量。”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把控,让桔乡大道站成为全线第一个完成围护结构的地下车站。
在项目经理王亚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三张特殊图纸:管线迁改“作战图”、工序衔接“鱼骨图”、成本控制“折线图”。这个习惯源于去年10月份,当时黄岩站面临着需多次交通导改,对施工进度影响很大,项目团队通过7次现场踏勘,并与相关单位紧密沟通,最终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了场地整体围蔽,减少围挡工程量约20%,节省工期118天。
“精细化管理不是口号,是算出来的。”计划部长李明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通过对黄岩站交通疏解由四期优化为两期的数据分析对比,减少管理费支出300余万元。同时,利用桥下车道作为部分交通疏解道路,将原设计150米*26米钢便桥+26米*12米钢便桥+377米*25米路基填筑取消,改为新建240米挡土墙,在挡土墙后进行填土并进行硬化作为交通疏解道路,节约钢材约1400余吨,压降成本近500万元。
“镜头往左来点,对准起重机顶端。”对讲机里传来安全总监的指令。抬头望去,一架搭载红外摄像头的无人机正在50米高空盘旋。这套“空中安全卫士”系统,每天完成2次全标段巡检,已累计发现安全隐患20余处,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安全管控水平。
清晨6点,来自四川的钢筋工老周结束夜班,在工人驿站接过食堂送来的姜茶。他身后的围挡上,“强执行 保落实 促提升”的标语映着朝霞。不远处,桔乡大道工区已开始新一天的混凝土浇筑,泵车嗡嗡作响的声音,像是春天拔节的声响。
截至目前,该项目西江中桥已完成北半幅西区1#墩基坑开挖及支护工作,黄岩站和桔乡大道站的地基加固工作已收尾,正在进行冠梁及支撑施工,为两站主体基坑开挖奠定基础。
建设者们现在打下的每一根桩柱,都是城市交通的骨架。春潮涌动中,这条贯穿台州南北的交通动脉正加速生长。(中铁二十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