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立夏落雨,谷米如雨”,当天下雨,为何受人喜欢?

农民说农 2025-04-24 23:52:23

立夏节气,一个相对特殊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节气当天的天气表现,在古人们经验总结中,对于后续会有一定的影响,关于此,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农谚。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这句农谚,指的就是立夏节气当天下雨,对于后续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字面意思解释,立夏时节如果下雨,那么当年的稻谷就会像下雨一样丰收。立夏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预示着丰收。

立夏节气是夏季的开始,进入立夏后,气温升高,多种农作物也进入生长旺盛期。如果此时降雨了,对于缓解田间旱情、补充土壤墒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以水稻的生长来举例

水稻从播种到成熟需经历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立夏时节(5月5日前后),正值早稻移栽或中稻播种期,晚稻则处于秧苗期。

进入立夏节气后,不论是早稻、中稻还是晚稻,处于不同时期的稻苗,对水分需求都比较大。

对于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处于移栽期,立夏适宜的降雨后,保证移栽后7天内不缺水,有利于促进秧苗返青分蘖。

对于晚稻育秧期,立夏适宜的降雨,可以为秧田提供充足水分,避免高温烧苗,让秧苗长势更加旺盛。

对于北方一季稻区,立夏降雨了,会增加土壤中的水分,缓解干旱的情况,保证播种后种子顺利发芽,提高出苗率。

如果是处于分蘖的水稻田,北方立夏后气温回升快,降雨可防止分蘖期干旱,避免高温导致分蘖过早停止。

农谚来源于以前,在以前的时候,没有便利的灌溉设备,田间的水分一般都是依靠降雨,如果降雨充沛,水稻长势好,如果长时间无降雨,水稻则会因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死苗。

对于刚播种或刚移栽的秧苗来说

立夏节气到来前,田间春旱相对频繁,土壤含水量低于60%,立夏出现降雨后,一方面,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保证种子发芽和秧苗扎根。

另外一方面,适宜的土壤墒情,有利于水稻根系下扎,增加根长密度和根毛数量。

对于分蘖期的秧苗来说

水稻分蘖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左右,立夏如果下雨,分蘖期土壤水分充足,会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从数量上来说,充足水分的条件下,单株分蘖数可增加3-5个,有效穗数提高10%左右,当有效分蘖增多以后,也就更容易高产了。

从田间气候的角度来说

立夏节气以后,气温持续上升,多地白天最高温度超过30度,立夏降雨了,按照农谚的说法,后续的降雨也会增多,可降低田间温度,提高田间相对湿度,减少高温对于水稻的影响。

水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生长,叶片气孔导度增加,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综合上述内容,立夏降雨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有利的,本篇内容是从水稻的生长来举例,如果是春播作物,比如春玉米、春大豆、春花生等,也是有利的。

而对于小麦的生长来说,也有很大的有利之处,只不过会担心出现倒伏的风险。

民间还有其它关于立夏下雨的农谚,比如“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等等,都预示了立夏下雨比较好。

5月5日就是立夏节气了,问问大家,你认为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