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又“贪财”

青柠的异想记 2020-12-27 23:54:15

总是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永远不会幸福。

俗话说得好:养儿防老。养育子女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喜欢孩子,一方面是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吃口热乎饭,能有人照顾,能安享晚年。但是,有些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连个家都没有。

年轻的时候,为子女有好的生活条件,拼命工作、加班。人到中年的时候,为子女结婚嫁娶,榨干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等到晚年,为子女带孩子。可等到自己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却落得一个孤苦无依的下场。

为什么付出那么多,却依然过得不舒坦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也只有这样,才知道问题真正出现在哪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是又“自私”又“贪财”。

想要晚年过得舒坦,就要学会“自私”

多数家长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小时候不教会孩子孝顺,在孩子长大之后,却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应该孝顺。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

人民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位奶奶经常在接孙子放学之后,带他去吃牛肉面。奶奶像很多家长一样,都想把最好的给孙子,所以每次吃面的时候,都会把牛肉挑给孙子。有一日,奶奶在端面的时候,直接将自己碗里的牛肉挑给孙子,之后才把面端给孙子。

孙子吃面的时候,问奶奶,为什么没有把肉挑给他?奶奶解释,在端来之前已经全挑给他了。孙子不信,大喊奶奶骗他。更过分的是,因为不相信奶奶,觉得她把肉藏到碗底,竟然将面条全都摊到桌子上。

奶奶那么无私,一心只为孙子,为什么孙子会如此猜忌奶奶?是谁错了?答案是奶奶,她自以为是的无私,让孙子变得自私。

◆投射效应

1894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投射效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自己是什么样子,就觉得别人是什么样子。用四个字来说,就是“以己度人”。例如,善良的人觉得所有人都是善良的,而心地邪恶的人,会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

之所以产生“投射效应”,是人的主观意识在作祟。“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跟自己一样。也就是说,把他人的个性特征纳入自己独特的框架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

上面这件事中,孙子之所以不相信奶奶,是因为他习惯占有,并且不懂得分享。所以在他眼里,周围的人都和自己一样,喜欢占有。

晚年过得不舒坦的老人都跟上文中的奶奶一样,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很是无私。但正是这种无私,让孩子不懂得分享,让他变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长大之后的他们,仍然只会考虑自己,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关心别人,也不懂得孝顺父母。

因此,当父母的需要适当“自私”一点,不要只考虑孩子,也要考虑考虑自己。例如,有好吃的时候,别只让孩子吃,父母也得该吃就吃。或许跟孩子抢吃的,在有些人看来,不是一个父母该做的事情。但这也是在告诉孩子,父母也喜欢吃好吃的,也需要被照顾。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

有句话说得好:爱人先爱己。这句话用在当父母的身上也很合适,只有父母爱自己了,子女才会爱你。若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子女凭什么会爱你?

想要晚年过得舒坦,就要学会“贪财”

之前听同事说过这样两件事,老两口家的房子拆迁,分了200多万的拆迁款。钱一到老两口手里,还没焐热,就分给两个孩子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要钱也没什么用。

可让老两口没想到,拆迁款还没到的时候,回家很勤的俩孩子,分到钱之后,都不愿意回家了。这时,老两口才想明白,这是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子女连家都不愿意回了。

另一对老两口,也是拆迁户,但他们并没有把钱分给子女,反而每个月向子女要生活费。可即使如此,子女也会每周去看他们,给他们买水果。生病住院的时候,子女一个比一个积极。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

这两件事就告诉我们,老人晚年想要过得舒坦,必须要学会“贪财”,要让自己手里有钱。如果早早的把钱给子女,子女反而不上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稀缺原则”,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说,人到晚年,千万要学会“贪财”,不要早早的把所有的积蓄都给子女,自己留一手才行。自己手里有钱,子女给不给自己养老,都无所谓。若手里没钱,子女还不愿意给自己养老,那可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网友们,你们如何看到晚年过得舒坦的老人,都是“自私”又“贪财”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774
评论列表
  • 2020-12-28 09:34

    人老,鬼敲门。有钱,门招鬼。前者崔命。后者拿银。

  • 2021-02-20 07:22

    手里没钱贪个鬼呀。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