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到一份工业机床刀具方面的资料(如下截图),看华锐精密和欧科亿排产很满,然后去查了一份刀具行业经销商交流纪要,经销商反馈今年速度减缓,四季度是季节性冲刺,那明年还得观察。
专家,2009年进入刀具行业一、国产VS进口(大客户更在意稳定性)二、国产品牌比较(株钻、华锐、欧科亿)三、销售模式(经销商模式)四、行业景气度(速度变缓、年底冲刺)一、国产vs进口我们目前销售的产品品牌有哪些?对国产、海外品牌的总体感受?国产、进口都有。早些年,国产性能不突出,品种也不齐全,进口为主。近十年,国产在进步,粗加工、半成品加工,都超过了进口品牌;高端领域,国产也能达到进口的8、9成的性能和寿命。我们当然希望多推广国产品牌,且不说民族感情,从性价比、可控性来讲,也是希望把国产品牌做好。利润率上,从我们贸易商角度,前十几年海外品牌利润率高,那时候信息不通,现在网络渠道很发达,厂家也会做终端,利润透明。现在,国产做的好的品牌,利润比进口要好些。如果是同样的品质,国产的利润率一定是好的。总体而言,国产品牌我们的情况是利润率稍稍超过进口。这些年国产品牌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刀具分的很细,包括刀柄,和机床主轴直接对接的部分,属于钢制品;刀杆,和刀柄相连接;刀片,装在刀杆上。国产在刀柄、刀杆、硬质合金这几款超过进口品牌了。当然,在一些高端产品上,还是差一点。我们主要是材料不过关,不是原材料,而可能主要是一些工艺吧。其实国外很多品牌都是进口中国的原材料,然后生产出来卖到中国。生产设备,现在很多还是进口的?是啊。刀片制造用磨具、设备,和国外工厂的差不多了。但是为什么做出来的东西差一些,一个就是材料,后期涂层一些也是卡脖子的。另外,我们没有工艺,国外卖给中国设备,但是卖给中国的工艺是淘汰了的,比如国外已经到了第五代工艺了,卖到中国的可能就是2、3代,4代都不卖。工艺自己可以积累,但是也可以直接买。我们现在自主刚开始,肯定要摸石头过河,自己积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科研。刀具哪些品类上,差距最小?刀柄,特别中低端的刀柄,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刀具。硬质合金产品,铣刀、钻头、铰刀,国产率高,中国做的产品性价比胜过进口,进口品牌在逐渐失去市场。刀片,国产的精度、寿命,跟国外比,还有很长路要做。高端领域比如军工、医疗领域寿命、精确度要求高,还有一些特别难加工的材料,我们是落后国外的。客户对国内刀具品牌的接受度如何?粗加工上用的国内的多,精加工的用进口的多。中国刀片稳定性不好,比如,一盒刀片,比如10个刀片,每个刀片加工出来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如果品控好,可能里面3-5片能够达到国外水平,但是其他几片就很差。所以,品控、稳定性是我们国内现在的主要差距。使用国产刀具,生产线上的品控检测频率要提升?生产过程中,有的是全检,有的是抽检、部分工序检测。举个例子,国外的钻头,钻1000个孔,钻头都不会磨损;中国的钻头,同一盒钻头,一个可能钻1万个都没问题,另一个可能钻几十个孔就磨损了。因此导致客户生产过程中品控不好做。所以,客户在粗加工上对国产刀具上很愿意接受。在中高端领域,国产刀具的替代节奏?大客户对国产的采购比例?不论低、中、高端,粗加工领域,国产刀片都是接受度很高。国产品牌在粗加工领域占比非常高,90-95%,不管低中高端客户都会使用国产。而粗加工是刀具消耗量最大的。因为,粗加工留有余量,精度要求不高,不会影响下一步的精加工。如果能够保证他们的生产,9成客户都是愿意采购国产的。但是,现在就是在高精尖、稳定性。。。前面说的,现在是差一点。国产刀具产品更新速度为什么更快?日韩产品更新慢,市场上推的还是3、4年前的老产品,说明人家的东西好。国产产品更新快,说明进步快,他在缩短与进口刀具的差距。至于进口刀具更新慢,一方面可能是他产品本身没更新,另一方面可能是他的市场战略,如果说进口品牌发现某产品国产品牌在接近了,他投放到中国市场的产品可能就会进行更新,拿出更好的产品来打。从你们代理的品牌,比较一下国产、海外刀具厂商的差别?产品品类上,进口品牌有的刀具,国内品牌都是有的,甚至一些都是能通装的。创新能力上,国产刀具厂商创新能力有差距。只要国外有的刀具,国内都能马上跟上研发,但是很少看到国内品牌做出一款和国外没有的新的产品。产品品质上,主要差距就是前面讲的,高精尖领域,国产替代不了,比如,齿轮,军品上精密度高的零件,大型零件由于精度要求从一开始加工到结束不能更换刀具。售后服务国内的厂家都还不错,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还是非常了解的,对自己的产品适合什么领域,不适合领域,都是非常清晰的,还是很负责的。我觉得能做到这些,是非常好了。因为我们拿到一个订单很不容易,如果厂家对这个定位不准,是非常浪费机会的。终端客户更换刀具品牌难吗?中低端客户,可能会更好的去换,价钱是第一位,他们自己的产品数量、品类都可能不稳定。中偏上的客户,更在乎刀具的稳定性的,如果价格只差5%,那么都不足以打动客户冒险花时间去换。我自己的客户来分析,如果品质、性能一样,至少10、15个点差价,才会考虑替换。举例来说,如果客户一直用株钻的刀具,我们要去推欧科亿,他们也能够接受,但是他们思想上会担心稳定性,哪怕是小批量用,都是有疑虑。如果他们能够接受稳定性,然后才会考虑性价比。如果客户产能很满,没时间测试新品牌,那就难有机会更换。大客户对刀具品牌的选择有偏好吗?大客户更加在意稳定性,不会轻易更换一个刀具的品牌。我们如果有更好的品牌更换,需要做很多前期的工作,然后推给他。除非客户在产能和需求上有些变化,才会相对容易推。三、国产品牌比较国内刀具产商的竞争格局?株钻第一。行业老大,在中国无可替代,他做的非常全面、非常大,综合实力第一。但并不代表他每个细分都是第一。国内有很多企业,是从株钻跳槽做的,可能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得更加细致一些。株钻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小企业,沿着株钻的路,在某些方向做得更加细致,利润导向多一些。华锐,战略上要做大单品,品类比株钻、欧科亿少很多,聚焦4、5k种。一个新企业,一定有自己的方向,市场细分化做得比较好,也是合理的。其实,不能说他在某细分方面做得多好,而是说他没精力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好。欧科亿,推新的销售模式,更多应该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但是销售还是要靠经销商。韦凯、森泰英格,怎么看?属于国产中的一线,他们的目标都是同国外去对标,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日韩品牌。森泰英格原来主要做钢制品,一开始做的东西品质上就定位比较高端,价格稍高点;但是现在国产品牌的产品越来越多,可能面临一些价格压力。森泰英格之后也做液压刀柄、液压夹具,差异化比国内其他品牌好很多,有一些打包方案。不过,现在很多品牌都是有做打包方案,大家都想做一些差一些的。国产刀具厂商对经销商的销售激励、考核要求,各家差异大吗?大家的激励力度都差不多。因为还没出来很牛的国产刀具企业,大家还没有能力去要求经销商。年销售量达到一定标准,年底有返利。某个产品单品类销售多,厂家也会给个折扣。四、销售模式我们的大客户年需求量有多大?如何看刀具厂商直接做大客户直销的模式?大客户方面,有些军工客户,一年几千万元销售。中国市场,厂家和终端客户直接对接的不是很多。大的好的厂家,更倾向于经销商模式,没精力去开发终端客户,直接做终端还要做售后服务,他们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去做。另外生产企业对现金、结算等要求高,国内的终端厂商付款周期可能有时候会很长。多品牌代理都做,其他代理单一品牌的同行多么?我们代理多品牌,代理单品牌的经销商很多。厂商对经销商的年度考核很严格,做的不好会影响到经销商折扣,甚至代理资格。如果经销商的掌握的终端客户,不能够满足多品牌刀具的需求,那就很难做到代理多品牌。就是说代理多品牌的经销商,能力要求更强。经销商的利润率?我们有接近10个点净利率。因为,我们是一家技术型的企业,有好多的服务在里面,对产品的了解、选型,对客户工艺方案的配套。举例来说,如果客户有个产品,不知道用什么方案解决,他用进口品牌肯定是能够满足需求,但是会造成成本提升,我们根据对刀具产品和客户生产工艺各方面的理解,我们可以给终端客户推荐更好的方案。这个需要沉淀,如果做得不好反而会亏本;如果说你选择刀具不合适,给客户造成了损失,有可能造成赔偿,流失客户等。我们其实不仅是个经销商,也是个技术服务企业。我们内部的技术人员占比?80%都是技术性人员。我们的要求是甚至很多内勤都需要做到了解技术。硬件上,我们赚到合理利润就行了,甚至有些产品是平进平出。我们现在投入研发一些软件、配套的东西来赚钱。四、行业景气度刀具使用量和啥有关系?产品生产数量。产品品类变化,如果经常变化,也会使用更多刀片。不同材料,对应的刀片消耗量完全不一样。近期几个月的销售情况?下游的需求回暖吗?今年总体我们增长缓慢,比如说去年同比20%,今年可能17-18%,速度变缓。Q4环比Q3是增加的,年底备货、冲刺;正常情况下,都是这个季节性需求规律。刀具厂交货周期多久?前几年,需求量旺盛的时候,比较长。今年,我们增长缓慢,没那么长。我们的客户还都比较稳定的,今年变化大的是我们公司自己,还有大环境不是很好,我们做了一些调整,脚步放缓,包括我们对行业板块的调整、客户资金回笼等。我们的库存现在什么水平?我们只做终端,不做批发。可能某些做批发的经销商备库会多。我们的业务模式,备库取决于我们终端客户的特定需求,管理的比较精细。稳定的客户,我们会备库。做项目方案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刀具,我们会备库。其他情况都很少备库,因为产品经常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