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冒雨排起了长队,就为一睹伟人英容

陈宫聊世界 2024-09-10 20:28:55



为什么有人会冒雨排队,只为瞻仰一位早已长眠的伟人?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似乎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赚钱、享受、消费,谁还会为了历史而停下脚步?但事实是,今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数千人冒着大雨,在纪念堂前静静排队,只为了能看一眼那位伟人的遗容。这一刻,你很难不去思考:是什么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停下脚步,甚至顶着风雨?这个场景背后,藏着的到底是什么力量?

这是信仰的力量。信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它是扎根于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情感。那些在雨中排队的人,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经历过艰苦岁月;有的是年轻人,甚至是00后、10后,他们可能没亲历过那个时代,但却在父辈口中听到过那段故事。在当今这个物质化、功利化的世界里,很多人可能对信仰这种东西嗤之以鼻,认为它无非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麻醉品。但今天的现实告诉我们,信仰仍然存在,并且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信仰从哪里来?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个人、某个政党强加给我们的。它源于历史的积淀,源于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今天,在纪念堂前排队的人们,他们追思的不仅是那位伟人,更是在缅怀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个时代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的理念,但却有着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集体信念和奋斗精神。

数据不会说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瞩目,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目共睹。你可以随意调出过去40年的GDP增长数据,会发现中国几乎年年保持着超过8%的增速,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几乎是个奇迹。再看今天的国际影响力,不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角色,中国的地位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人们打下的。在那个物资匮乏、内忧外患的时代,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艰难、最辉煌的革命篇章。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关心历史,不关注这些所谓的“伟人”。他们只追求个人自由,热衷于消费和享乐。然而,这样的论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每年依然有那么多年轻人自发地来到天安门,走进纪念堂。这种行为并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一种归属感。当你在物质世界中感到迷茫、焦虑时,你会不自觉地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那些能够让你感受到安全感和方向感的东西。

而这一切,伟人的遗产恰好提供了这种寄托。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牺牲、他们的无私精神,成了现代人精神上的灯塔。有人会反驳,认为这些不过是历史的神话,伟人也是凡人,他们也有缺点和局限性。确实,没有任何一个伟人是完美的,历史也不该被神化。但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遗产。这种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作用,成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力量来源。

再看今天的国际形势,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封锁、科技封杀等手段打压中国的崛起,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芯片、5G、AI等高科技领域成了中美竞争的前沿阵地。而就在这种外部压力下,中国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几十年前伟人们奠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他们告诉我们,面对外部强权的压迫,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的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我突破,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甚至属于未来。当人们站在伟人的纪念堂前,他们所缅怀的不仅是历史人物的个人功绩,更是那段辉煌的革命岁月,以及从那段岁月中传承下来的无畏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当你看到大雨中那些默默排队的身影时,你或许会明白:他们不是在瞻仰一位逝去的伟人,而是在寻找自己内心的力量。他们相信,这份力量不仅能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还能帮助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依然保持坚定与自信。这样的力量,源于历史,流向未来。

1 阅读:4

陈宫聊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