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排赢了,好像是3-1还是3-0来着,反正就是赢了上海队,拿到了冠军,挺不容易的,毕竟全是中国球员,没有外援,这在现在的联赛里可不多见,不过赢了就是赢了,管它怎么赢的呢。
张常宁和吴梦洁这俩主攻手真是江苏队的定海神针,得分都挺高的,虽然被拦了不少次,但是关键球还是靠她们,张常宁好像是队长吧,反正看着挺有气场的,打球也凶,吴梦洁年纪小一些,但是潜力不小,这场比赛她俩加起来得了35分,占了全队进攻得分的一大半,可见有多重要。
不过她俩也不是没有缺点,一传接得一般,特别是吴梦洁,一传到位率只有27%,这在主攻里算是比较低的了,可能是年轻吧,经验还不够丰富,不过进攻端的表现弥补了这个短板,毕竟打排球最重要的还是得分。
张常宁的一传比吴梦洁好一些,到位率44%,算是及格线吧,但是也不算特别出色,不过她的进攻效率比吴梦洁高,可能是经验更丰富一些,知道怎么打球更有效率,毕竟是老国手了。
这俩人在国家队也是主力,这次在俱乐部表现这么好,对国家队来说也是好事,说明状态保持得不错,希望在明年的奥运会上能有好表现吧,虽然现在国家队的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是她俩应该还是主力的位置。
江苏队的其他球员表现也不错,特别是龚翔宇,打接应的,得了13分,效率还挺高的,一传也接得不错,看来是全面型球员,这种球员在球队里挺重要的,能起到平衡作用。
副攻杨佳和万梓玥虽然得分不多,但是拦网做得不错,特别是杨佳,4个拦网得分,在这种关键比赛里能有这样的表现,也是很给力了,拦网可是排球里很重要的环节。
二传手孙燕虽然得分不多,但是组织得不错,毕竟二传手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进攻,能让主攻手打出高效率,说明她的传球做得不错,这种球员虽然不显眼,但是对球队很重要。
上海队那个外援叫啥来着,好像是泰纳拉,反正名字挺拗口的,不过这人打得是真不错,一个人得了18分,虽然失误有点多,但是毕竟是外援嘛,球队指望她得分,压力大也正常。
这个泰纳拉打的是接应位置,就是专门得分的,她的进攻效率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胜在出手多,40次扣球得了13分,虽然被拦了2次,但是3个拦网得分也不错,全面型选手啊。
不过她的发球威胁挺大的,发了2个ace,这在高水平比赛里是很不容易的,说明她的发球很有特点,可能是跳发吧,不然不会这么有威胁,江苏队接她的发球肯定很吃力。
上海队的本土球员里,仲慧和欧阳茜茜这两个主攻手表现也还行,虽然效率不如江苏队的张常宁和吴梦洁,但是也各自得了双位数的分,特别是仲慧,除了进攻,还有2个拦网和2个发球得分,全面性更强一些。
欧阳茜茜的一传做得不错,起球率和到位率都挺高的,这在主攻手里算是不错的了,虽然进攻效率不算高,但是一传好也是很重要的贡献,毕竟排球是整体运动,光会进攻不行。
上海队的副攻高意和薛翼枝表现也还可以,虽然得分不多,但是效率都挺高的,特别是薛翼枝,7次扣球全部得分,一次失误都没有,这种表现在决赛里是很难得的,可惜球队整体实力还是差了一点。
江苏队关键时刻稳得很,特别是第四局,上海队一度领先,眼看要把比赛拖入第五局了,结果江苏队愣是把比分追了回来,最后25-23拿下了比赛,这种心理素质真是不一般。
可能是主场作战的原因吧,球迷的支持给了她们很大的动力,而且江苏队的球员大多都是老队员了,配合默契,关键时刻不会慌,这就是经验的重要性。
上海队在领先的时候突然就不会打了,可能是想赢怕输吧,这种心理压力在决赛里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年轻球员,经验不足,容易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这可能就是上海队输掉比赛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上海队能打到决赛也不容易,毕竟江苏队是卫冕冠军,实力摆在那里,上海队能和她们打得难解难分,已经很不错了,只是在最后关头差了一点点。
江苏队的主教练也挺厉害的,关键时刻的换人和暂停用得很及时,特别是在落后的时候,及时调整了战术,让球员们冷静下来,这也是赢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排球比赛就是这样,有时候胜负就在一两个球之间,谁能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谁就能赢得比赛,江苏队这次做到了,这就是冠军球队的实力。
全华班夺冠不容易啊,现在的联赛基本上都有外援,能全华班拿冠军,说明咱们自己的球员水平也不差,这对中国女排来说是个好消息。
江苏队这次夺冠,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女排青训体系的一种肯定,毕竟这些球员都是从青年队一步步打上来的,能在顶级联赛中击败有外援的球队,说明咱们的培养体系还是很有效的。
不过话说回来,引进外援也不是坏事,可以提高整个联赛的水平,让中国球员有机会和世界顶级球员同场竞技,这对提高技术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就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越来越依赖外援,毕竟外援实力强,能快速提高球队战斗力,但是如果过度依赖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本土球员的发展,这个平衡还是要把握好的。
江苏队这次夺冠,对其他球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证明了只要努力,全华班也是可以夺冠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全华班球队在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不过也不能盲目排斥外援,毕竟排球是国际化的运动,我们要学会和世界接轨,只有这样,中国女排才能在国际赛场上保持竞争力。
联赛水平提高了不少,这场决赛打得挺精彩的,双方实力相当,打得难解难分,这在以前的联赛里是不多见的,说明整个联赛的水平都在提高。
以前的联赛基本上就是几支强队独大,其他球队就是陪太子读书,现在不一样了,几支球队实力差不多,谁赢谁输真说不准,这样比赛才有看头。
这对国家队来说也是好事,可以多练兵,试验新战术,毕竟国家队的球员大部分都是从联赛中选拔出来的,联赛水平高了,国家队的实力自然也会提高。
不过相比国外的联赛,咱们的联赛还是差了点,特别是在商业化方面,可能是宣传做得不够吧,希望以后能多吸引一些赞助商,提高联赛的关注度。
联赛水平提高了,对球员来说压力也大了,毕竟竞争更激烈了,但是这种良性竞争对球员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可以逼着他们不断提高自己。
希望以后的联赛能越办越好,不仅要提高竞技水平,也要提高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观众,让排球这项运动在中国能够更加普及。
心理素质真重要,上海队领先的时候突然就不会打了,这种情况在比赛中挺常见的,想赢怕输,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发挥失常。
江苏队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在落后的时候,没有慌乱,而是稳扎稳打,一分一分地追回来,这种心理素质是需要长期训练和比赛经验积累的。
其实心理素质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郎平那样冷静,特别是在决赛这种大场面上,压力真的很大。
可能江苏队是主场作战,底气足一些,而且球员们大多都是老队员了,经验丰富,知道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态,这也是她们能赢得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队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年轻球员,可能缺乏大赛经验,在关键时刻容易紧张,导致失误,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不过话说回来,心理素质这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练,希望上海队的球员们能从这次失利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比赛中表现得更好。
女排精神还在呢,从郎平那会儿就是咱们的骄傲,现在虽然没以前那么dominant了,但是精神还在,这场比赛就体现出来了。
双方球员都打得很拼,特别是在比分胶着的时候,每一个球都在拼命,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这种精神真的很感人,让人想起了当年五连冠的辉煌。
现在的年轻球员可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女排精神已经融入到了中国排球的血液里,每一代球员都在传承这种精神。
不过现在的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物质条件好了,训练方法也先进了,但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毕竟竞技体育就是要吃苦的。
希望以后的年轻球员也能继承这种精神,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只有这样,中国女排才能在世界排坛保持竞争力。
女排精神不仅仅是在球场上,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让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联赛还能更好,虽然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但是还是有进步空间的,比如可以搞点新花样,增加观赏性。
现在的比赛规则其实挺好的,但是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挑战制度,或者是得分方式的改变,让比赛更加紧凑刺激。
还有就是可以多培养些明星球员,提高商业价值,现在的排球明星好像不多,除了朱婷,其他球员的知名度都不高,这对推广排球运动不利。
不过也不能为了商业化丢了本质,毕竟是竞技体育,关键还是要提高水平,要不然观众看着也没意思。
媒体报道也可以多样化一点,不要老是盯着比分看,多讲讲球员的故事,分析分析战术什么的,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排球这项运动。
总之,联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能越办越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排球,为中国排球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