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涉及关键中间体项目审批,推动四川化工产业成链发展。建议继续将涉及关键中间体化工项目环评审批放在市级。
——广安副市长王瑛为产业奔走如是说

深夜十点,广安某化工企业实验室警报骤响——价值3亿元的农药新品研发因三氯化磷断供第9次中断。这个单价仅8000元/吨的黄色液体,正卡住四川60%天然气化工产能的咽喉:全省仅有的2家生产企业自产自用,导致23个高端项目外流,年损失产值超200亿。

在一化企的原料仓库,采购陈主管指着空荡荡的货架苦笑:"我们草铵膦产能全球第三,却要跪求湖北供货。"数据显示,四川三氯化磷外购价比本地理论成本高出45%,每生产1吨除草剂就白送外省4800元。更严峻的是,7种关键中间体受制于人,让西部化工陷入"资源富饶、产业链残缺"的困局。
西部部分地区缺少氯、磷等化工中间体产品,但三氯化磷、液氯、氰化钠等关键的化工原材料或中间体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列为限制类产业,限制了化工项目建设发展。部分化工基础原材料和中间体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产能分布不平衡,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的是天然气化工产业,起步较晚,磷矿、盐矿资源开发不够,三氯化磷生产企业极少,整个四川仅有2家,且都是自备自用不外售,在本地市场根本无法购买到三氯化磷产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工项目建设发展,阻碍了化工产业成链发展。

副市长王瑛关切当地化工产业发展,多次积极奔走建议建言:修正《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关于限制类石化化工类别,对在生产环节中,仅为生产下游产品的一个原料来源单元和过渡化学反应物,不作为最终产品的,不出装置、不出生产体系、不对外销售的中间体,不列为限制类产业,允许企业配套建设中间体并镶嵌到产业链中同开同停。
据当地化企测算,若广安3个待批中间体项目落地,可激活12个下游高端项目,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电子化学品的千亿级闭环产业链。但现行政策将中间体与终端产品等同监管,导致项目平均积压超300天,企业被迫"戴着镣铐跳舞"。

这场以副市长建议突破"强链补链"战役,不仅关乎利润,更决定着四川能否打破"东部做芯片、西部卖天然气"的产业宿命。如果四川用"自建命脉"的措施,将曾经的洼地变为新高地就掌握了中间体,也就捏住了千亿产业的七寸。
这一关于四川化工成链发展的话语,引得女副市长容颜怒,就差拍桌子了。
对此,你怎么看四川化工链“断供”现象,如何看女副市长建言,能成功吗?
西部不只化工就连鞋服等产业设计销售等核心部门都在沿海
西部不只化工就连鞋服产业中的设计销售等核心部门都在沿海
西部不只化工行业这样,就连鞋服产业中的设计销售等核心部门都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