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不止共生”,源于自然生态中的共生现象,但又不仅仅是对传统共存关系的呈现。这一次,我们试图进一步探讨艺术如何突破共生的边界,去寻找更加多维度的互动与联系,并在莫干山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和自然意义的地点,探索艺术如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跨界对话。
在共生的基础上,“不止共生”意味着艺术家不仅仅满足于与自然、文化共存,而是积极回应、挑战和重构这些关系,最终通过作品打破界限,形成新的艺术表达。展览在莫干山的山水之间展开,延续了古代文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语境。通过本次展览,十余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敏锐的视觉表达,启发观者对共生之上的艺术超越产生新的思考,验证自我、自然、艺术之间的平衡共融,或探究、或疗愈、或抒发、或平铺直叙,皆为和谐本真,皆为“不止共生”。
此次展览邀请了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多国艺术家参加,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向观众介绍各位参展艺术家。本期特别推介孙子垚、单飞达、刘志成及其参展作品。

孙子垚
Sun Ziyao
1987年⽣于辽宁⼤连。
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童年 2023年作 纸本综合材料 240×200cm

海 2022年 纸本综合材料 245×152cm

秋意浓 2024年 纸本综合材料 275×215cm
孙子垚是一位充满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材料和技法,展现了他对自然、生命和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
孙子垚的作品常常使用水墨、丙烯等水性综合材料,通过色彩的明度来提亮记忆中的风景,创造出一种纯净、澄澈的质感。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水墨技法,而是采用速写式的风格去造型与结构,常用色彩的纯度阶梯与景别的对比来形成空间感。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既有远观时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又在近观时展现出水墨氤氲的质感。
在创作过程中,孙子垚深受西藏两年生活的影响,这段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并使他的作品转向了对自我内观的阶段。他不再局限于孤独与残存的背景,而是通过描绘实景来观察陌生的人世,从而更亲近地审视自我。其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绘画将真实感受传达给观众。

单飞达
Shan Feida
1991年生于浙江绍兴。
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树的空间秩序 2022-2023年 布面丙烯、色粉笔 369×155cm

树影 2024年 布面丙烯、色粉笔 132×165cm
单飞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而著称。单飞达的创作由表现宏大场景的巨幅历史油画开始,逐渐深入到对时代心灵的冲突平衡的探索。笔触、形状与光色变幻的相互倾轧中,激烈的画面张力呼应着时代与社会感知的翻覆。
《树的空间秩序》《树影》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探讨了自然秩序与精神秩序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幅作品中,单飞达以树木为题材,通过简化线条和细节,将自然生长的秩序转化为一种纯粹的抽象构成。这种构图方式虽然看似凌乱,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对自然秩序的深刻思考,旨在传达一种纯净、均衡和稳定的美感。

刘志成
Liu Zhicheng
1992年生于安徽安庆。
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

终端丛林-晨昏线 2022年 布面油画 150×150cm
刘志成迷恋于在绘画中探寻人与日常物的异化式呈现。曾提出“科技附魅”的概念,即媒体图像泛滥的当下,认知由自然世界转向拟象世界,科技在对物象不断祛魅的同时又在以另种方式重新附魅,我们对物象的概念认知在这种状态下不断发生着流动与偏移。在其作品中,各式寻常之物在其独特的层叠笔触下呈现出去实体化的状态,描绘出的光影、色块、物的形态与细节不同于现实中的观测,构建出的拟像原野中的原始编码,共同编织起他所理解并再构的图像。
《终端丛林-晨昏线》通过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揭示了现代人在虚拟世界中所经历的异化现象。这幅作品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科技元素,通过对“终端丛林”这一主题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在数字时代中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作品的标题“晨昏线”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织,象征着一天中的过渡时刻,也反映了艺术家对时间流逝和人类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