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铁杆厄立特里亚,为何带走了埃塞俄比亚所有的海岸线?

创拓看国际 2023-01-27 22:07:02

厄立特里亚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并不出名,但是在俄乌冲突中,在联合国对俄罗斯的大力支持,让很多网友认识了这个国家。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厄立特里亚总统

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的关系,就如同黑山与塞尔维亚的关系,以前两国是联邦,后来沿海的一方独立,也把所有的海岸线都带走了。

塞尔维亚和黑山

意大利殖民地时期

埃塞俄比亚,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妥妥的成为区域大国的潜力,它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从未被西方列强殖民过,在非洲未被殖民过,这可是需要非常强悍的自身实力。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面积11.7万,人口估计约360万,也有说500多万的,因为这个国家从来没有过人口普查,所以具体多少只能估计。

1889年10月,欧洲列强意大利,通知埃塞俄比亚为意大利的保护国,并于次年初宣布厄立特里亚为意大利殖民地,这也是意大利在非洲的第一块殖民地。

1922 年地图显示意属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当时的皇帝是孟尼利克二世,这也是个狠人,心想你也太不把我放眼里了,仗还没打,你就要我当被保护国?

孟尼利克二世默认了厄立特里亚为意大利的殖民地,但他坚决不接受埃塞俄比亚受意大利保护,强调自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孟尼利克二世

既然不服,那就开打,埃塞俄比亚转而不承认意大利对厄立特里亚的殖民。作为回应,意大利人发动了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但惨败。两国重新签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和主权,埃塞俄比亚承认意大利对于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1923 年在阿斯马拉建造的玫瑰圣母教堂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

这个时期,两个国家的关系特别像以前的塞尔维亚与黑山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作为战败国,殖民地肯定保不住了。在联合国的同意之下,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组成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

厄立特里亚在联邦中的位置

二战结束后,意属厄立特里亚被英国占领,而埃塞俄比亚一直对厄立特里亚有领土要求,为了补偿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灭国(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埃塞俄比亚被灭国)的损失,英国和意大利建议把一半的厄立特里亚划给埃塞俄比亚。

英国和意大利在1950年向联合国建议将其按宗教信仰分割为两半,一半划归苏丹,另一半给埃塞俄比亚,但是遭到厄立特里亚人的反对,埃塞俄比亚也没有同意。

苏联出于防止英国影响力扩大的因素反对,宣称厄立特里亚应该享有自决权,而杜鲁门希望它与埃塞俄比亚合并为一个联邦。最后在美国支持下双方接受了联合国决议,组成联邦。

被埃塞俄比亚兼并

联邦下的两个国家是平等的主体,但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多次违反协议,侵犯厄立特里亚的自治权。

兼并后

1960年5月,皇帝胁迫厄立特里亚议会通过决议,取消厄立特里亚的旗帜,将政府改为“行政机构”,最终于1962年兼并厄立特里亚,成为埃塞俄比亚第14个省。

争取独立

厄立特里亚肯定是不愿意被兼并的,所以他们成立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以武力争取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在1970年代于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厄立特里亚现任总统)领导下自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分裂出来,逐渐取代后者成为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主要厄立特里亚反抗军。

看这阵线的名字就能知道它的性质,名字里有人民,说明是认可当时苏联的价值观,并以此为指导的。

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很聪明,没有选择和埃塞俄比亚硬碰硬,而是和埃塞俄比亚国内“同行”一起推翻了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政权。

新政府同意在厄立特里亚举行全民投票,以决定该地区是否脱离埃塞俄比亚。1993年4月终于在联合国的斡旋与监督下举行了公民投票,结果以99.8%赞成通过脱离埃塞俄比亚,并于同年5月24日宣布独立。

独立后

厄立特里亚一独立,就带走了埃塞俄比亚所有的海岸线,一个1亿人口的区域大国就此沦为内陆国。

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后,伊萨亚斯·阿费沃基自然成为总统,并一直持续至今。独立后的两国并不和睦,因边界问题数次产生冲突。

厄立特里亚则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独立后所有 18 至 40 岁的厄立特里亚人,不论男女都必须完成强制性国民服役。

厄立特里亚士兵

厄立特里亚的国民服役需要长期、无限期征兵(平均 6.5 年),一些厄立特里亚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离开该国,离开失败的就惨了,会遭受残酷的折磨。

5 阅读:393

创拓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