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里的闻仲,用天眼看出妲己是妖怪,为何不对她出手?在顾虑啥

掘密探索馆 2025-02-18 16:47:43

封神演义里,殷商王朝中的闻仲,忠诚之心天地可鉴。

他作为帝乙托孤大臣,肩负着辅佐纣王的重任,更目睹了这位君主从英明到昏聩的转变。

他深知商朝气数已尽,天命难违,但他又无法放弃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这种挣扎最终将他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前言

闻仲与纣王的关系很是复杂。

作为托孤大臣,闻仲对纣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是忠臣,也是老师。

纣王之所以能够登基,与闻仲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随着纣王逐渐沉迷享乐,闻仲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他多次直言进谏,甚至不惜在朝堂之上对费仲、尤浑等奸臣动手,试图匡扶正义。

面对妲己,闻仲却选择了沉默。

妲己的出现,显然是商朝覆灭的导火索。

作为九尾狐妖,她的存在本应成为闻仲的首要打击目标。

但闻仲的第三只眼,却让他看到了更为深层次的真相。

这只天眼是闻仲修行五十载的成果,也是他洞悉天命的关键。

通过天眼,闻仲看到了妲己背后的女娲娘娘,以及那道直通九天的玉色光芒。

他明白,妲己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天命的一部分。

女娲娘娘的行动,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顺应天道的选择。

纣王在女娲宫的不敬之举,触动了天地间的因果。

女娲派出妲己,表面上是为了报复,实则是为了推动一场早已注定的大劫。

这场劫难关乎商朝的存亡,涉及阐教与截教的纷争、西岐与商朝的对抗。

闻仲的天眼,让他看清了这一切。

作为一个凡人,闻仲无法与天命抗衡。

即便他明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这种无力感,与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产生了冲突。

他试图通过带兵征战、联络各路神仙来延缓商朝的衰败。

虽然他知道做这些都是徒劳的,但他从没放弃过。

这也使得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

闻仲的截教身份,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困境。

截教“有教无类”的教义,让他在面对妲己时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

作为截教弟子,他深知因果报应的不可逆转,即便是妖,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这种宗教上的束缚,让他无法对妲己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他作为臣子的责任感,又促使他尽力维护商朝的存在。

这种双重身份的冲突,让他在政治策略上陷入了两难。

在商朝最后的岁月里,闻仲的每一个决定都挣扎了很久才去做。

他明知道天命难违,却依然选择尽忠职守;他看穿了一切,却无法改变什么。

这种无力感,最终将他推向了绝龙岭的最后一战。

在那里,他最后一次开启天眼,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也看到了商朝的结局。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有些劫数,即便看破也无法更改。

在闻仲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他早已通过天眼看到了商朝的结局,但他依然选择奋战到底。

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是对忠诚的坚守,更是对自身价值的证明。

他带领军队四处征战,试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为商朝续命。

他四处奔走,联络各路神仙,希望在这场注定的大劫中为商朝争取一线生机。

但这些努力终究无法撼动天命。

每一次天眼的开启,都在提醒他,商朝的覆灭是不可逆转的结局。

闻仲的策略选择,正是他对命运的最后抗争。

作为截教弟子,他深知“天机不可强求,因果不可强解”的道理,但作为商朝的托孤大臣,他又无法袖手旁观。

这种双重身份,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矛盾。

他在战场上拼尽全力,试图延缓商朝的覆灭,但这种努力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

他明知这一切都是徒劳,却依然无法放弃。

这种无力感,比商朝的灭亡本身更让他痛苦。

他明白,商朝的覆灭不过是天道运行的一部分,而他只是这场大戏中的一个配角。

女娲的安排、妲己的出现、西岐的崛起,这一切都是这场劫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闻仲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场劫难中的角色,是被动者,也是参与者。

闻仲的最终选择,看似消极,却是他在天命与忠诚之间找到的唯一平衡点。

他不再试图改变什么,而是选择在商朝最后的时光里,尽自己的一份忠心。

他在最后一战中从容赴死,带着对命运的领悟,结束了充满挣扎的一生。

他的死亡,是对商朝的殉葬,也是对自身命运的解脱。

结语

闻仲虽死,但他的精神一直在。

作为一个忠臣,一个凡人,明知自己不能改变什么,却依然坚持奋战到最后一刻,实乃真英雄。

封神大战结束后,他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掌管雷部众神。

他是封神中的悲剧人物,有着大量喜欢他的粉丝,经常出现在影视,动画,京剧等作品中。

屏幕前的你,是他的老铁吗?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

0 阅读:17

掘密探索馆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