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明确消费者遭遇“鬼秤”欺诈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这一规定直击集贸市场“缺斤短两”顽疾,成为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爆款”政策。
何为“鬼秤”?“鬼秤”即商家通过改装芯片、加装作弊程序等手段,使电子秤在正常模式和作弊模式间切换,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商品重量缩水(如“八两秤”“九两秤”)。其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长期困扰市场公平。
新规四大亮点解读维权力度升级:退一赔三+最高罚款10万新规首次明确,若经营者使用“鬼秤”构成欺诈,消费者可要求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同时,对纵容作弊的集市主办方,最高可罚款10万元,形成“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双重震慑。
技术防作弊:电子秤“开壳即自锁”针对改装秤的漏洞,新规引入《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等规范,要求电子秤具备“开壳锁机”功能——私自拆机将触发自锁,仅授权人员可通过动态密码解锁,从源头阻断作弊可能。
公平秤全覆盖:消费者可一键举报全国推广《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市场统一设置醒目标志的公平秤,并建立电子台账实时监控。北京市已率先在212家市场设置416台公平秤,未来将覆盖社区菜市场。
区域协同监管:大数据预警+信用承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系统”追踪电子秤状态,到期前自动预警催检。同时,全国超6000家商户签署《诚信计量承诺书》,推动行业自律。
真实案例:南京女子炒黄金被骗4万,新规如何避坑?近期南京一女子因轻信虚假投资平台损失4万元,警方虽追回钱款,但此类事件仍频发。而“鬼秤”问题同样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新规实施后,消费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留证据:购物后立即用手机拍摄商品重量、秤具显示数值及商户信息。
使用公平秤: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到市场指定公平秤复验,并联系主办方处理。
投诉渠道: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举报,提供证据链可加速处理。
网友热议:新规能否终结“鬼秤”?支持派:“退一赔三”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商家不敢铤而走险。
担忧派:部分偏远市场监管薄弱,仍需加强突击检查和技术升级。
建议:推广“唯一性身份码”技术,每台秤绑定唯一编号,扫码即可溯源。
未来展望:从“治标”到“治本”新规不仅是一次政策升级,更标志着市场监管从“事后处罚”转向“源头防控”。通过技术革新、信用体系建设和消费者赋权,未来“鬼秤”乱象有望得到根本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