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的蛋糕行业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二十多家蛋糕店遭遇了同一位张姓男子的投诉举报。
该男子陆续在这二十多家蛋糕店里下单,每次购买的都是“鲜花蛋糕”,下单时还特意备注“一定要是鲜花蛋糕,别发错了”。
可在收到蛋糕后,他很快就以“蛋糕上点缀了不能吃的东西,违反食品安全法”为由,进行投诉举报。
张某私下对这些商家们说,自己的诉求很简单,只要根据《食品安全法》赔付自己一定金额并退还蛋糕费,自己就可撤销投诉。
部分商家为了息事宁人,通过私下赔付800元——1000元不等的方式选择了妥协。
但也有一些商家质疑张某动机不纯,是“职业打假人”,为了避免更多同行“上当”,他们向新闻媒体反映了情况。
面对记者采访,张某否认自己是职业打假人,坚称只是在维护个人权益。
然而商家们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表示愿意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督处理,但对于这种疑似恶意的投诉深感无奈。
此事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看法呈现出明显的分歧。
一些网友对这种“打假”行为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以打假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他们觉得鲜花等装饰只是蛋糕外观的一部分,并非食品安全的核心关注点,不应该成为打假的主要对象。
现在好多打假人,简直就是以打假名义“敲诈勒索”,我们需要打的是食品安全,而不是这种外观方面的职业打假。
但也有一些网友则站在了支持打假的立场上。在他们看来,蛋糕作为食品,无论是主体还是配饰都应该严格符合相关标准,能被“打假”还是说明不够注重食品安全细节,没能规范经营。
商家按卫生标准执行打假人怎会有机可乘呢?不反思一下自己。支持打假人让商家整改,毕竟食物安全重于泰山。
其实蛋糕的样式往往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像鲜花、玩具装饰等都是客户要求的。而客户如此要求却又以这为由投诉,实在有些太“不讲武德”。
食品安全固然至关重要,但对于蛋糕上的非食用装饰,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为违反食品安全法。如果商家已经尽到了标注不可食用提醒的义务,那么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已经有了知情权和选择权。
而打假人以此为由进行批量投诉并疑似索要钱财,这种行为已经偏离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监督市场的初衷,更像是一种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的手段。
真正的打假应该聚焦于那些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商家故意违法违规且不积极整改的行为,而不是在这些存在一定模糊性且未造成实质危害的细节上大做文章。否则,不仅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也会浪费执法资源,甚至可能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我们应当倡导理性、公正且合法的打假行为,让打假真正成为维护市场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而不是个别别有用心之人的敛财工具。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