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国诗词文化,所以很多老外都选择将诗词翻译成英文,但诗词中的一些晦涩句子让他们急得直挠头。
因为英文表达出来的意思完全不是原来的味,就比如说天净沙.秋思吧。
这是一首用英文根本就翻译不出来的词,外国人无论如何也领略不到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先来说说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吧,它是由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虽说这词很短,但二十多个字描述了数种景物,有很深的意蕴。
马致远之后的不少词人都模仿这首词进行创作,用的同样是天净沙.秋思的词牌名,然而,却没有一首能出其右。
后人将这首词称之为秋思之祖。
不妨想象一下这幅意境吧,深秋季节,枯萎的藤蔓缠绕在老树上,乌鸦在树梢上发出凄凉的鸣叫,老树的不远,是小桥流水和冒着炊烟的一户人家。
独行的游子骑着瘦马走在古道上,迎着西风看夕阳西下,心中淋漓着漂泊天涯的伤感之情。
尤其是枯树,昏鸦等字眼,句句不提秋,但句句都有秋,将深秋季节的那种凄凉情调跃然于词上。

值得一提的是,马致远创造这首词是亲身经历,他并没有凭空想象。
来说说马致远这个人吧,元朝时期,统治者防备汉民,并采用高压统治。
像马致远这样有才华的汉族人是得不到重用的,本来,他这样的人应该做官,造福生民,但元朝时期的封建统治注定了他只能将一腔才华跃然于纸上。
他与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当然,这都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马致远穷困潦倒一生,他一辈子都在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这样的的人生经历从他的词中就能可见一斑,凄凉二字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线。

外国人对这首词也感兴趣,但他们却迟迟领略不到词中真意,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词中的枯树和瘦马只能让他们联想到这两种物,却不能从情景中延伸出更深的一层意思。
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文化中,人们将这种寓情于景的延伸称之为意象,但在老外那里根本就没有意向可言,拿英文翻译出来后,不仅无法表达整首词的完整意思,反而会使情景大变味。
比如枯藤,昏鸦的情景词中,完全没有任何连词,介词而言,老外翻译枯藤时藤得加个s当复数。
这样一来,他们纠结的问题产生了,中国这个词人描写的到底是缠在树上的藤还是掉落在地上的藤呢?用不用复数呢?如果只有单个,会不会显得太过于单调?

至于昏鸦就更让他们为难了。
有外国人将其翻译为黄昏时的乌鸦,也有人翻译为昏昏欲睡的乌鸦,但最终这几种说法都被中国人否定。
这让老外直挠头,不明白中国词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词结尾更让老外感到疑惑,因为断肠人在天涯似乎有着各种寓意。
笔者查了查英文翻译,有人将这句词翻译为受伤的人,还有人说是傍晚时分被爱情所困的人,还有人说是无家可归的人...
种种翻译效果让每个中国人看了之后都觉得可笑,不能说和词意不达边,只能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外国专家无奈的耸耸肩,直言道:再厉害的翻译家也无法翻译出断肠的意思。

根据老外的认知来看,既然肠子断了,那他一定就是病人,所以他们将其翻译为断了肠子的病人。
但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的断肠人是在天涯,可不是在医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中的意象更是外国人研究多少年也研究不透的。只有他们真正的生活在中国,并认真学好中国文化,才有可能稍稍理解些意思。

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常年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自称中国通,但当有中国网友拿诗词考验他们时,他们说出的意思简直歪曲扭巴,让人贻笑大方。
有网友讽刺道:就这还中国通呢,如果有机会,你最好去中国的小学里旁听几节课,让语文老师教教你怎么拆分每句诗词的意思。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热爱诗词的外国人学精了,他们不再执着于英文翻译,而是学习汉语,这样能让他们直接走入诗词的世界,而不是用英文曲解词义。
在浩瀚的中国古诗词海洋中,最为老外喜欢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这两个诗人在全世界都是知名人物。
老外觉得,既然要学中国诗词,那就得先从这两个大师的作品开始,就像外国人想学画先看蒙娜丽莎那样。

不过就算他们再怎么用功的学习,也会遇到很多理解上的曲折,因为古诗词的意象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外国人读到这句只会觉得:这个人的床离门好近啊,月光都能直接照到他床边的地板上。
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李白思念家乡的惆怅,这是他对家乡感情的寄托。
如果要说什么是顶级浪漫,那从古到今,中国的诗人们都会将浪漫藏在诗词中,我们不说I love you,但我们却将高于I love you的浪漫情怀藏在一字一句中。

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堪比唐人绝句,到了明朝,词人们最喜欢按照这首词的风格创作,但刻意创作的作品远远没有马致远这样亲身经历过无尽挫折曲折的人写的自然。
如果马致远看到现在老外翻译出来的英文版词,他必定会被气笑,因为这压根儿就是将词变了一个味儿,成了首搞笑作品!
——THE END——
参考资料:中国日报网——品读《天净沙·秋思》一起领略元曲的独特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