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美国先后完成两项重要外交活动,第一项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第二项是印度总理莫迪访美。长期以来,美国对印度百般拉拢,想要让后者成为美方“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支柱。因此对莫迪来访,美国总统拜登非常重视,不仅安排了高规格迎接仪式,还邀请他在美国国会演讲。这个情况,让西方主流媒体惊呼“出格了”。
实际上,拜登对印度的示好还远不止于此。在莫迪访美期间,美印发布联合声明,其中谴责了“跨境极端主义和使用极端分子代理人”等情况,并直接点名巴基斯坦,要求巴方采取行动,确保“其控制地区不被用于空袭”。很明显,美国这是在印巴领土争端问题上,公然支持印度,甚至把克什米尔地区的“恐袭”的责任也算在巴基斯坦头上。
美国的做法,极大地刺激了巴基斯坦及其背后的伊斯兰世界。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然而,拜登政府现在为了拉拢印度,公然抛弃巴基斯坦,这会让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进一步扩大。
此外,拜登示好印度的做法,也让美国的西方盟友不高兴,因为莫迪访美的接待规格,明显高于英国首相苏纳克。这个情况,让英国方面非常不满,英媒BBC直接质问美国“为何给莫迪铺上红地毯”。《时代》周刊直言,拜登对印度示好,是“民主的失败”。
然而在国际社会对莫迪访美议论纷纷之际,南亚局势突然升温。据观察者网报道,莫迪还未结束访美行程,印度就不宣而战,对巴基斯坦动手。6月24日,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印度军队公然违反停火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对无辜平民开枪,造成两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外交部召见印度驻巴外交官抗议。
巴基斯坦军方还警告印度军方,他们将保留反击的权利,暗示要对印度“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对巴基斯坦的警告,印度军方没有任何回应,莫迪也没有表态。
个人认为,印度袭击巴基斯坦平民的行为,很可能是故意为之,目的就是挑衅巴基斯坦。印度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印度与巴基斯坦本身就有领土争端,双方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主权,已经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特别是在2019年,印度莫迪政府突然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使得印巴关系和克什米尔局势跌至冰点。印度强硬派将领多次表示,印军必将夺取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可以看到,印巴再次爆发冲突只是时间问题。
其二,出身印度教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的莫迪,本质是一个宗教极端分子,竭力推动用印度教来治理国家。这种情况,使得印度境内的穆斯林处境非常糟糕。从2014年莫迪成为印度总理后,穆斯林在印度面临的敌意大幅度增加,权利被侵蚀,社会地位逐渐削弱。
就连美国也在今年5月发布的“年度宗教自由报告”中,承认印度公开进行“穆斯林种族灭绝活动”。对巴基斯坦这个临近的伊斯兰国家,莫迪更是充满敌意。
其三,印度现在可谓是危机四伏,莫迪的支持率很不乐观。印度国内有约2亿穆斯林,却被持续边缘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此外,印度东北部地区问题非常严重。就在今年5月,印度曼尼普尔邦爆发骚乱,造成超过70人死亡,近4万人流离失所。莫迪政府采取强硬措施,派出大批军队和准军事组织“阿萨姆步枪队”进入曼尼普尔邦,并下令直接开火。然而在今年6月14日,曼尼普尔邦再次爆发枪击暴力事件,至少9人死亡,10人受伤,情况依然非常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再次选择制造冲突,试图用这种方式转移国内危机。实际上,“没有冲突就制造冲突”,一直都是莫迪政府掩饰国内问题的惯用手段,无论是中印边境对峙,还是印巴边境冲突,都是如此。
美国拜登政府向印度示好,让莫迪抓到了对巴基斯坦动手的机会。事实上,巴基斯坦及其背后的伊斯兰世界,也是美国近段时期的重点拉拢对象。今年年初,美国还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想要强化美巴“经济与安全”合作。
然而,印度一向在国际场合“毫无体面”,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到美国支持后,莫迪政府迅速对巴基斯坦动手,坐实美国站队印度,不给美国在印巴之间“端水”的空间。如此一来,美国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其中东战略部署可能要成为所谓“印太战略”的牺牲品。
对巴基斯坦而言,印度在这个时候挑衅,让他们非常头痛。由于印度综合实力明显强于巴基斯坦,使得印军在克什米尔的挑衅有恃无恐,巴军只能进行被动反击。此外,巴基斯坦国内局势也是危机四伏。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曾直言,该国面临破产危机,因为债务问题非常严重。到了6月21日,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再次被巴法院下达逮捕令,国家局势又一次陷入动荡。
打铁还须自身硬,当今时代依然要靠实力说话。巴基斯坦要彻底解决印度威胁,就必须提升经济与军事实力。对美国而言,他们想要在印度身上进行投资,打造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但这笔交易很可能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