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月17日,上午,蚌埠二马路铁路横道前。
伪安徽省政府秘书科秘书高振亚,裹了裹衣襟,静静地站在等候着收道杆的人群之中,此时的他感到有些不安,而这种不安感的来源,一时间却又说不上来。
过了横道之后,人群渐散,高振亚瞥了眼身后,这才寻到了那个令自己不安的源头——有两个人,此刻,正紧紧地跟在自己的身后。
而其中一个人,是认识自己的,更糟糕的是,对方还知道自己的真名字。
“高振亚”这个名字,是其奉组织命令,打入蚌埠市伪政府内部的化名。除了单线联系的上级之外,蚌埠当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字——张炯(后面为了描述方便,我们一概称其真名)。
1942年年初,奉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的命令,张炯打入敌人内部,以少校营长的身份,经汪伪政府内线的牵线安排,在伪省政府秘书科悄悄潜伏下来。
自此,张炯便在敌人的腹心之地,不断地搜集、传递着敌方的秘密情报,在这个步步惊心的险要巢穴之内,悄悄地向外编织着一张密集的情报网络。
张炯原以为自己先前一直在新四军部队工作,敌占区这里被人认出的可能性不大,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偏偏今天会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熟人”。
这人便是此刻,紧咬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那名灰衣男子。此人名叫王三套子,其堂兄曾因拐骗、贩卖妇女到我根据地,经群众举报后被抓。
当时,王三套子知道张炯是新四军这边的,当晚便来找张炯说情,希望张炯能够帮忙开腔,给当地政府讲讲情,将自己堂兄释放出来。张炯当时对之未予理睬,对方随后恨恨离去,自此便一直怀恨在心。
此时,两人在此处狭路相逢,已然投入日寇怀抱之中,沦为汉奸的王三套子顿时面露奸笑:
“没想到呀,没想到,新四军的大官竟然被我在这里遇到了,这莫不是老天故意让我发财嘛!”
张炯瞥了眼不远处的这俩人,一见王三套子向路旁的几名便衣特务招手,登时感到情况不妙,随即转入旁边的一条巷子内,进入巷口之后,张炯便立马发足狂奔起来。
然而,此刻,他的身后也随即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抓住他!”、“别跑!”嘈杂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在这条窄窄的巷子之内,不断回响着。
跑了不大会儿,正当张炯转弯准备拐过一户人家门口的时候,身后窜出了四名手持短枪的特务,这几个人大声吆喝着“再跑就开枪了!”。
其中两名特务跑得很快,几步便窜到了张炯的身后,对方猛地欺身上来,一把扭住了张炯的胳膊,将之死死按住,随后得意地嚷嚷着:
“看你还往哪儿跑?”
张炯旋即被捕,随后被几人架着押到了他们的特务机关——任公馆。
众人进门之时,里面迎头出来了一个人。这人急匆匆地出门,像是有急事要办,不过,对方走出几步远的时候,却又突然回过头看了看,随后立即掉头回来了。
“哎呀,你这是怎么回事?”
张炯一抬头,原来是任公馆的大特务傅善海。傅善海这个人是任公馆里的红人,专门替日本人刺探新四军方面的情报,受日本宪兵队直接领导。
但只有张、傅两人知道,傅善海其实还有另外的一面,他不仅替日本人搜集情报,同时还转手倒卖日本人的情报给陈炯。
傅善海的家中有四口人,所有人都靠着傅善海这点儿薪水过日,家境很是困难。他的岳父家在根据地,借着这个条件,张炯便以民族大义、金钱接济,将傅善海这个“铁杆汉奸”拉了过来,令他为我方秘密提供情报,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双面间谍。
此时的傅善海一看张炯被捕,第一反应便是一定要救下对方,他看张炯不断摇头,连忙对着身旁的特务们摆了摆手:
“误会,这都是误会,都是朋友嘛,好说,好说。这样吧,兄弟们看在我的面子上,一切由我来办吧。”
傅善海在任公馆的地位不低,因此他这一说,原本抓着张炯的那两名特务,随即松开了手。他们只是外派在外面踩点、抓人的暗探,自然比不上傅善海这种日本人眼前的“红人”,大特务既然已经发话了,自己犯不着去触霉头。
不过,偏偏就有一个不信邪的,这人是王三套子的朋友,刚才便是王三套子亲自拉着此人,喊着要抓张炯的,当时王三套子信誓旦旦对其说,眼前这个人,是新四军方面的大鱼。
到手的功劳,可不能被人给放过了。
那人随即站了出来,坚持不让傅善海将人带走,他扭头对旁边特务说道:
“你们等着,我去找二队长。”
很快,一个睡眼惺忪的男人走了出来,这人是特务队队长的弟弟王启盛,人称“二队长”。
王启盛摸了摸溜光的头皮,摆了下头,“先把人带进去吧。”
进了屋,傅善海将王启盛拉到一旁,窃窃私语了一番,听罢傅善海的话,王启盛仔细打量了番张炯,随后假惺惺地笑着说道:
“好办,都是朋友嘛。请坐,既然你是新四军那边来的,就把他们部队的情况说一下吧。”
张炯平静地回答道:
“我不是新四军的人,是和平区的。因为懂点儿日语,他们让我出来帮他们买些货,跑跑生意,赚点儿钱。”
见问不出来什么名堂,王启盛起身出去,到了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特务队长王启太来到了审讯室,他操着一口东北腔,将桌子狠狠一拍:
“看你还嘴挺硬,不给你点儿厉害,你是不会说真话的!”
随后,他便指挥着几个特务,撬开张炯的嘴巴,往嘴里直灌凉水,接着又上老虎凳,几番折腾下来,张炯随即便昏迷不省人事了......
第二天,任公馆便派人将张炯押送至日军宪兵队,押送人员当中,便有自告奋勇的傅善海。
日军宪兵队这边,虽然也对张炯上了一遍刑,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随后,日军长官下令将张炯绑在房子外面的柱子上,看看对方能扛多久。
在往柱子上绑绳的时候,傅善海假意上前帮忙捆绑,临了却偷偷地将绳子松了下,给张炯手腕活动留了个空。傅善海转身走时,用轻微到只有两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说道:
“想办法,赶紧逃。”
二月的蚌埠,寒风刺骨,张炯被敌人绑在柱子上,四天四夜滴水未进,衰弱得浑身发抖。这四天里,他一直用食指不断刮擦着绳子,一缕绳丝、一缕绳丝地扣断着,一直到了第五天的晌午,才最终将捆绑自己的绳子刮断了。
此时,日军宪兵队内,正值敌人吃中午饭的时候,原本看守他的哨兵,见张炯一副奄奄待毙的样子,早已跑去食堂吃饭去了。
此刻,张炯的周边没有一个敌人,正是逃跑的好机会!
张炯将绳索悄悄解开,然后急忙跑到电网下面的围壕边上,朝着冻酥了的土块上面跺了几脚之后,顺着电网下面的空隙,爬出了围壕,随后,攒着一口气,飞奔至一百多米外的马路之上。
当时的张炯,内心十分紧张,但凡有个人吃完饭,路过自己被绑的地方,便会立即发现自己逃跑的事情。此时的他,十分虚弱,敌人要是追赶出来,自己很难逃脱。
张炯一边跑,一边寻思着该怎么办。巧的是,跑了没多久,马路上过来了一辆人力车,张炯见状,赶紧拦下对方,随后匆匆地登上了车。
“赶紧拉,一会儿加两块钱给你,送我到新船塘子。”张炯低声嘱咐着车夫,对方听罢,快步拉车而去。
到了新船塘子,下车后的张炯却发现,自己此时身无分文,没办法,张炯便将自己戴的那顶帽子,给了拉车师傅作为酬谢。
此时,张炯已经察觉市内情况已然不对劲儿了,市里街道之上,伪军开始戒严,不断地搜查盘问着过往行人。
看来,敌人已经发现了自己逃跑的事情,此时想要从容出城,已经不可能了。
张炯随后沿着淮河边走着,巧的是,正好有一条小渔船准备出城,张炯将小船叫了过来,进船后告诉对方,自己的货被日本人查扣了,对方正抓自己,想让对方帮忙捎自己出去。
那名船家听罢,随即让张炯卧进小船舱内,用篙席将他遮盖起来,然后划着小船出了城。当天水门处还没有开始戒严,因此,通过时倒没有什么困难。
出了城,张炯便从山香寺下了船,当晚赶到了曹老集伪军据点,伪军队长高祥标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在高祥标的帮助之下,第二天中午,张炯回到了十一旅的根据地内。
多少年后,张炯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唏嘘不已:
“后来,我听到我们敌工关系的同志们讲,那天如果我再不逃跑,当天下午敌人就要把我处决了,真是死里逃生。”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34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安徽文史资料》,原江都县离休老干部张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