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被软禁后才知,他提防了李品仙半生,还是被骗了,悔之无及

军迷战火式 2025-04-11 16:14:40

要是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按钮。真心感谢你的支持和点赞,希望能让你读得开心、顺心。

国民党最终落得凄凉下场,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国民党的命运走向衰败,这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了这个结果。

让我换一种风格重写一下:首先,得注意民心所向,别忽视老百姓的感受和需求。其次呢,政策纲领得跟国家实际情况对上号,不能生搬硬套。还有啊,党内要团结一致,别让内部矛盾影响大局,这可是重中之重。

在那段时期,跟蒋介石斗得最凶的就是新桂系军阀。新桂系里头,主要头头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军队里也是他俩说了算。

把这两个人的姓拼一块,就变成了一个古代诗人的名字,我们就拿这个来叫他们这个组合。

在新桂系里头,有这么一位厉害角色,他的名字叫李品仙。

尽管他战斗能力超强,可白宗禧始终对他心存戒备,就连其他头头们也是明里一套背里一套,都不太瞧得上这位勇猛之将。

白宗禧到后来,被李品仙耍得团团转,把自己的下半辈子都给搭进去了。

为啥大家都不喜欢李品仙?白宗禧又碰到了啥事儿?李品仙是怎么耍手段对付白宗禧的?

【恩怨的开始】

1913年那会儿,李品仙成功进了保定军校的大门,成了军校头一拨学员里的一员。

在学校那会儿,李品仙碰到了唐生智,打心底里觉得唐生智特别聪明,他俩走得特别近,关系铁得很,慢慢就成了啥都能聊的哥们儿。

1914年快结束时,李品仙在保定军校学完了所有课程,然后就回到了广西,开始试着当军官。可那时候,当地的军队特别排外,有空缺的职位都只给那些一起打拼过的草莽兄弟和行伍出身的人。

两年时间就这么晃过去了,李品仙后来才打算去找唐生智,想加入湘军。

这两年一晃眼就过去了,白崇禧顺利完成了保定军校的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书。

1921年的时候,白崇禧和李宗仁这些人,战场上连连得手,一块儿打下了新桂系的地盘,还拉起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

1927年4月份,李品仙跟了唐生智后,唐生智对他特别好,特别看重他的本事,就一路提拔他当上了军长。李品仙对此心里头很感激。

1927年夏天7月份,唐生智跟蒋介石对着干,结果没打赢,很快就被新桂系给打败了。败下阵来的唐生智,也不管自己的手下了,自个儿偷偷溜走了。

李品仙突然间就变成了队伍里的领头人,这让他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这军队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呢?

最终,李品仙打定了主意,要投奔把他们打败的那支队伍,也就是新桂系。

1928年那会儿,李品仙带着的湘军队伍被新桂系给整编了。

现在的白宗禧已经坐上了新桂系“二当家”的位置,在军队里威风凛凛,李品仙就在他手下做事。

白宗禧对这位主动来投靠的师兄李品仙非常看重,他觉得李品仙在打仗方面特别有能耐。

北伐打完之后,新桂系的势力猛地往上涨,让人感觉他们快要跟蒋介石平分秋色了,这让蒋介石心里头直打鼓。白宗禧呢,那会儿还没听蒋介石的话,这样一来,他们两人之间的裂痕就更大了。

1929年2月份,蒋介石再度把唐生智给推了出来,打算让他出手,对付白宗禧,给蒋介石自己减轻点压力。

可唐生智手头没兵没马,蒋介石就吩咐他回唐山,想法子把李品仙拽回自己这边来。

让唐生智意想不到的是,李品仙非常爽快地就点头同意了。

不过,对李品仙提拔有恩的白宗禧,却碰到了被人算计的事儿。

这时候,李品仙的变节看起来根本不算啥,主要是因为旁边人的煽风点火,让李品仙心里也动了杀念,想对那位以前看重并提拔自己的白宗禧下手。

幸好有人给白宗禧提了个醒,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他一直很信赖的下属,也是以前同校的师兄,竟然打起了要他命的主意。他赶紧撒腿就跑,这才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不过呢,那个协助白宗禧溜之大吉的军长廖磊,他以前是给唐生智打工的。但说起放白宗禧一马这事儿,唐生智心里头不痛快,说啥也不肯再让廖磊回自己手底下干活。大伙儿看法各异,可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说廖磊要是不赶紧走人,说不定连自己的小命都得搭进去。这么一来,廖磊干脆又回头找白宗禧去了。

唐生智把白宗禧的新桂军打散后,并没就此打住。

接着,唐生智挑起了反抗蒋介石的事端,但这股势力没多久就被打压下去了。李品仙呢,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没办法,他只能去香港管理起自己的农场来了。

白宗禧和李品仙之间的纠葛还在继续,而蒋介石和白宗禧的那些事儿,也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党内斗争接下来会上演什么好戏呢?咱们拭目以待。

【一失足成千古恨】

1930年的时候,桂军和蒋介石走得很近,眼看着桂军里那些能打的将领,一个一个地没了势力,白宗禧就碰到了新的麻烦,能领军打仗的人越来越少了。

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后决定,要请李品仙回来指挥军队打仗。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李品仙确实有本事,另一方面也是眼下的局势逼得他们没办法,只能这么做。

白崇禧为了顾全大局,没办法只能鼓起勇气,把之前有过节的李品仙给请回来。不过李品仙回来后,战况还是没有好转,甚至还一度被打得退到广西去了。

1931年的时候,李宗仁和白宗禧他们联手,成功让蒋介石下了台。随后,他们俩就回到了广西,在那里,他们就像土皇帝一样,掌控着一片地盘。

那段时间,李品仙的日子挺难熬,白崇禧把他打发到了一个没啥权力和油水的闲位置上,一待就是足足三年。

到了1935年的时候,白崇禧那边真是没人可用了,只好把李品仙给拽回来,放到了个关键位子上。

另外,蒋介石和白崇禧之间,那关系一直都不咋地。主要是蒋介石有好几次都让李宗义和白崇禧给挤兑得下了台。李宗义心里头那点小九九是想自己上位,而白崇禧呢,就是觉得蒋介石那套做法不对路,认为他没那个本事担起大任来。

1934年那会儿,中央的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眼看就要经过广西地界了。

蒋介石把过去的恩怨放在一边,给白崇禧送去了周密的战斗方案和一些资金。这么说吧,白崇禧在这场战斗中,只需照着指示行事就行了。

一开始,白崇禧确实是照着蒋介石的吩咐,一丝不苟地去做了。

不过,在部署的过程中,白崇禧察觉到了不对劲,与此同时,特务员也送来了消息。

其实,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是想一举两得,既削弱桂军的力量,又压制共产党。

白崇禧知道这事儿后,立马调整了打仗的策略,决定对路过的长征队伍不理不睬,放手让他们过去。结果,等蒋介石发电报过来一顿臭骂白崇禧的时候,长征队伍都差不多快走完桂军的地盘了。

白崇禧跟在长征队伍的后面,装模作样地逮了几个因伤病掉队的红军战士,还花钱雇了不少老百姓来假装俘虏,摆出一副阵仗拍成片子,好拿去给蒋介石交差。

蒋介石被气得不轻,他们之间的仇怨变得更深了。

那时候,国民党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有的人想当头儿,号令四方,有的人则一门心思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此,对于蒋介石下的指令,大多数省会的那些军阀们,基本上都是装装样子,随便应付一下就算了,没当真去执行。

抗战那会儿,桂军和蒋介石又握手言和了,他们跟共产党站到了一块儿,一起打鬼子。

李品仙之前备受打压,现在总算能松口气了。到了战场上,他大展身手,多次立下战功。这样一来,白崇禧对他的怨恨也一点点消退了。

但说真的,李品仙骨子里头那股子性格和人品,是不会轻易变的。

1938年那会儿,李品仙待在县城里,等着上面的命令。他听说附近有个老君王的坟,心里琢磨着那坟里头的金银财宝可能还没人动过。于是,他挑了个黑灯瞎火、没人注意的夜晚,悄悄地去挖了那座古墓。

尽管事后蒋介石等人努力封锁消息,但它还是迅速传播开来。李品仙因此背上了恶名,这个污点从此伴随他左右。

可这回抗战的和解,究竟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解,还是仅仅因为利益牵绊而达成的短暂和解呢?

李品仙在白崇禧的手底下其实混得也不咋地,那家伙性格糟糕得很。他会不会因为以前的恩怨,而不肯老老实实听白崇禧的话呢?

【晚年生活的不同】

抗战那会儿,李品仙领着他的队伍,可真是拼出了不少功绩。

不过,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发现自己的军队力量越来越弱,简直就像是打一次败一次。

现在,白崇禧还是对李品仙心存戒备。按理说,凭李品仙立的那些功劳,早就该坐上更高的位置了。可因为白崇禧的意思,李品仙辛苦了大半辈子,还是没能达成心愿。

很明显,国民党在整个战场上的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利,找不到有足够能力的兵马将士来担当重任,也彻底失去了跟我党抗衡的扎实根基。

李品仙心里清楚,自己在桂军这么多年,确实拼了不少,可到头来还是没得到啥重用。他心里头对白崇禧,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蒋介石跑到台湾后,李宗仁也早就跑到国外躲风头去了。这下子,白崇禧可就左右为难了。一边是蒋介石拿着官位压他,另一边呢,李宗仁又在那好言相劝。正当白崇禧纠结不已的时候,李品仙的一番话倒是给他指了条路。

其实,李品仙老早就暗中投靠了蒋介石,而蒋介石呢,也表面上大方地许给他一些高官厚禄当作甜头。

蒋介石担忧李宗仁会和白宗禧再次联手对付自己,不过话说回来,白宗禧的到来其实也能帮着他制衡一下李宗仁。

接着,李品仙的作用显现出来了。白崇禧派他前往台湾,在台湾期间,李品仙跟蒋介石商量好了应对办法。办完事,李品仙就回到了白崇禧那里,然后在白崇禧耳边吹风,专挑些对蒋介石有利的话来说。

白宗禧最后被人说服了,他和李品仙一块儿,跑到了台湾,那是蒋介石的地盘。

可谁曾想,白宗禧刚落脚台湾,蒋介石就紧追不舍地翻起了大陆失利的老账,对白宗禧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而且,蒋介石还暗中安排了人手,去盯梢白宗禧的平常日子。

白宗禧不但没能如愿掌控局势,反而在台湾过上了憋屈的日子。蒋介石经常拿他当反面典型,一顿狠批,毫不留情。

白宗禧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比被关起来还难受。时不时就有人闯进他家,跟抄家似的,把东西翻了个遍。这时候的白宗禧,简直就像案板上的鱼肉,只能由着人家摆布。

不过,李品仙的日子也挺坎坷,才干了两年的活儿,就被蒋介石找了个由头给撤了。从那以后,李品仙就成了一个没啥动静的闲人,再也不起眼了。

不过跟白崇禧的处境比起来,李品仙那可真是强多了,至少他还能自由自在地过日子。

白宗禧每天的生活就是被人盯着,他和李宗仁在晚年时都写了回忆录。不过呢,说到同一件事情,他们俩的回忆却大不一样。这就让人琢磨了,白宗禧是不是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不敢把真实情况写出来啊。

最后,蒋介石下令要除掉白宗禧,不过白宗禧侥幸逃脱了那次暗杀。但遗憾的是,没多久他还是离世了。直到现在,白宗禧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是个未解之谜。

【结语】

白宗禧这辈子,说起来真是挺惨的,他活得那么不如意,主要是因为好多事情没搞对。要说最关键的,那就是他看错人了,还站错了队。

大家都叫他“小诸葛”,因为脑袋瓜子挺灵光。可说实话,他可能也就那点小聪明,没啥大远见,心胸也不够宽广。结果呢,就被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给整到现在这步田地。

他其实挺自私的,这种自私,最后也间接害得他自己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不一样的是,他的朋友李宗仁有着更宽广的视野,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积极回归祖国,最终也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说白了,一个人的视野和心胸真的太关键了,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这可是人生路上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

1 阅读:477
评论列表
  • 2025-04-12 23:39

    李品仙在第二次北伐时已出卖过一次桂系了

    用户18xxx46 回复:
    最可恨的是李明瑞和俞作柏讲表弟

军迷战火式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