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赘肉再造乳房,顶尖手术助乳腺癌患者实现“两全其美”

扬眼 2025-04-13 19:06:14

53岁的许女士不幸被确诊为乳腺癌,右侧乳腺完全被癌细胞浸润。历经多次化疗,肿瘤局部侵犯范围不断扩大,导致皮肤及软组织严重受损。若完全切除肿瘤,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患者不得不在胸部外形和腹部功能之间做出艰难选择。日前,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李建副主任医师团队通过DIEP皮瓣修复了她的胸壁缺损,并利用腹部赘肉再造乳房。这一手术帮助患者再现胸部曲线和腹部“小蛮腰马甲线”的双重美丽,实现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双重疗愈。

李建(左)茅昌飞在手术中

两难选择:胸部外形和腹部功能保哪个?

许女士患有右侧弥漫性乳腺癌。尽管接受了新辅助化疗,但她的肿瘤局部侵犯范围仍在扩大,导致皮肤及软组织严重受损。经过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的影像学评估,一致认为需要切除肿瘤侵犯的胸壁以及皮肤组织,并通过移植皮肤和脂肪来弥补胸部约18cm×13cm的巨大缺损。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DIEP皮瓣术是最佳选择。

乳腺癌患者在乳腺完整切除后,所有血管也会被切除。传统手术方法是将腹直肌连同腹部皮肤和脂肪一起移植到胸部。由于腹直肌内血管丰富,移植后容易成活,但这种方法会对腹部运动造成明显影响,并增加腹部膨隆和腹壁疝的风险。而DIEP皮瓣术则保留了患者的腹直肌,但需要从腹直肌中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与胸部血管实现吻合,以确保皮瓣的存活。这被认为是乳腺癌领域的天花板级手术,难度极大。

这一术式不仅要求主刀医生具备深厚的解剖学功底和显微外科经验,还需要麻醉、护理等多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手术攻关:毫米级的“刀尖之舞”

术前一周,乳腺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组成多学科团队,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胸壁缺损范围、腹壁血管分布进行立体化模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主刀团队精准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的位置与走向,确保术中“一击即中”,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李建、茅昌飞手术团队切除肿瘤侵犯的胸壁组织,清扫可疑淋巴结,确保肿瘤根治效果。随后开始皮瓣制备,借助高倍显微镜,像“拆解艺术品”般游离出直径不足2毫米的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完整保留其血供网络。再将DIEP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在显微镜下将皮瓣的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精细吻合。这一过程如同“绣花”,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血管栓塞或皮瓣坏死。随后调整皮瓣形态,分层缝合,确保胸壁结构稳定与外观自然。

术中麻醉科全程护航,通过精准的液体管理、体温维持及血流动力学监测,为皮瓣存活创造最佳内环境;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器械传递、记录时间、监测皮瓣血运,每一个环节都严谨如钟表齿轮。

术后72小时是皮瓣存活的关键期。护理团队24小时监测皮瓣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医疗团队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预防感染与血栓。术后患者胸壁外观平整,腹部供区仅遗留瘢痕,功能未受影响。

DIEP皮瓣术: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的双重疗愈

李建介绍,DIEP皮瓣术不仅能修复胸壁缺损,更重要的是用于乳房重建。这一术式利用腹部多余脂肪修复胸壁,变废为宝,可打造质地柔软、形态自然、丰满弹性的乳房,且不会产生异体材料排斥反应,术后长期安全性高。乳房外形重塑的同时,又可以实现腹壁塑形,保留了腹直肌的功能,患者康复后同样可以练出“马甲线”。对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来说,保持完美的身体曲线,这不仅是生理上的修复,更是心理重建的“希望工程”。

通讯员:胡清 恽文 胥林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王丽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