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灭六国的人,却无一善终

古今论事 2025-04-06 10:57:21

别看秦始皇横扫六合,何其霸气。其实六国并非看上去那么软弱,光战国时期,就有三个人有机会阻止秦国的野心。此3人但凡有一人能多活20年,那么秦国都难以灭掉六国,甚至秦国自己反而有可能被灭。

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人呢?一位君王,一位武将,一位文臣。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也要避其锋芒

历史上,最能让秦国感到威胁的,当属赵武灵王了。

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的情况十分不妙。其父亲赵肃侯在世的时候,赵国就大败于秦国、齐国。赵武灵王继位初始,赵国又接连败于魏国、齐国之手。

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他开始琢磨,为什么那些游牧民族能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要不是兵力和装备上处于劣势,这些游牧民族必定成为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

而赵武灵王最终交出的答案便是“胡服骑射”。很多人以为“胡服骑射”只是走走形式,模仿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罢了。

其实不然,“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子民摒弃了中原百姓那种“文绉绉”的生活习惯,变得“野蛮”起来。与此同时,他们每天练习骑射,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作战方式。

经过赵武灵王十几年的训练下来,赵国拥有了一支足以征战天下的强军。

这支军队有多强?一出手便灭掉了中山国。这中山国可不简单,虽然其实力不如战国七雄,但是在其余诸国中,实力算拔尖的。其鼎盛时期,甚至连赵国都要避其锋芒。

而且中山国长期威胁着赵国的安全,赵国几代国君都想将其除之而后快,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但是这件事情赵武灵王却做到了。

赵国一战成名,诸国这才发现,此时的赵国不一样了,开始心生忌惮。

接下来,赵武灵王不断开疆拓土,并以绝对实力收服了林胡、楼烦两支游牧部落。一时之间威震诸侯,赵国也一跃成为足以和齐国、秦国、楚国相提并论的强大诸侯国。

赵武灵王甚至迫使秦国让赵国人楼缓为相国。楼缓去秦国赴任,赵武灵王假扮其侍从,一路收集秦国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为以后出兵秦国做准备。

秦昭襄王见到楼缓后,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侍从不简单。后来派人一查,果然是赵武灵王。此时秦昭襄王派兵去追,想要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可惜赵武灵王早已离开秦国了。

秦昭襄王一看,只得叹了口气,然后下旨:只要赵武灵王在世一日,秦国绝对不许与赵国为敌。

没错,赵武灵王就是这么牛。可惜,这么牛的赵武灵王,硬是把自己给玩没了。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宣布传位给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自称“主父”。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国事繁多,他还想要开疆拓土,实在是分身乏术。于是他执掌兵权,专心开疆拓土,而赵惠文王则专心处理国事。

他觉得他们是父子,一定能配合默契。

结果,公子赵章对赵惠文王继位不服,于是暗中谋划反叛。然而计划败露,赵章兵败被杀。赵惠文王觉得此事是赵武灵王纵容赵章导致的,对赵武灵王心生不满。于是默许手下大臣将赵武灵王围困沙丘行宫。最终,一代枭雄赵武灵王就这样被活活饿死。

随着赵武灵王的去世,赵国也失去了唯一一次称霸天下的机会。这才给了秦始皇成就霸业的机会。

李牧,数次以弱胜强,秦国兵锋无法前进寸步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但是能被称作“战神”者,只有寥寥数人,而李牧便是最后的“战神”。

赵悼襄王继位后,赵国朝堂经历了一系列变动。武将方面,廉颇、乐毅因为闹矛盾,相继离开赵国。文臣方面,蔺相如、赵奢、田单等名臣相继去世。

赵国的朝堂上一时间人才凋零。

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本就实力大损,此时更是虚弱无比。

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伐赵。接连拿下赵国的平阳和武城,斩杀赵军10万。赵国朝堂震动,赵王急忙召李牧入朝,任命他为大将,率领临时拼凑的数万人马前去迎击秦军。

按理说,赵国当时的情况,谁来了都难救。毕竟赵国在兵力、装备、士气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仗怎么看都没有胜算。

但是李牧这“战神”不是白叫的,他竟然能鼓舞士气,率领赵军绝地反击,大败数倍于己方的秦军。只有秦军主将桓齮率领数十人逃了出去。

李牧一战成名,被封为武安君,一时间名扬于诸侯之间。此战,也让诸侯意识到,秦军并非不可战胜的,一时间都士气大增。秦军在各地的攻势也为之一缓。

对此,秦始皇是很不满的。因此,两年后,他再次调集一支大军,兵分两路攻赵。秦军的想法是仗着兵力优势,让赵军首尾无法兼顾,到时候顾此失彼,露出破绽。最后再一举消灭赵军。

可惜李牧早已看穿了秦军的意图,他选择了南守北攻的策略,命部将在南边据守不出。自己亲率赵军主力迎战北边的秦军,等解决了北边的秦军,再掉头攻打南边的秦军。最终,秦军大败而归,秦始皇颜面扫地。

不过赵国这边也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长期的征战,大量消耗人口,导致兵力得不到补充。因此,赵国虽然二度大败秦军,但是伤人一百自损八十,情况很不妙。毕竟赵国的国力远远不如秦国。

三年后,秦始皇再次调集一支大军,由名将王翦出任主帅,兵分三路伐赵。赵王只得再次派李牧出战迎敌。

这里就显示出名将与战神之间的差距了,赵军无论在兵力、装备还是补给方面都是远逊于秦军的。但是双方长期交战下来,李牧率领的赵军却数次击退秦军。要不是兵力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李牧完全有能力击溃,甚至消灭这支秦军。

不过可惜的是,李牧有一群猪队友拖累了他。秦国见正面无法拿下赵国,就开始耍阴谋了。他们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处死了李牧。

没有了李牧,赵军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铁骑,分分钟被灭。

李牧是秦国称霸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变数,他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秦始皇。这才有了后来的秦朝。

苏秦,合纵六国,秦国大军十五年不敢迈出函谷关寸步

前面分别介绍了君王、武将中可以阻止秦国野心之人。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是一位文臣。

他就是张仪的一生之敌、秦国最害怕的男人、战国兼职王苏秦。

苏秦说他师从鬼谷子,但是我怀疑他是学了一半交不起学费被鬼谷子给赶了出来。毕竟他前后一共就在鬼谷子那里学了3年。3年时间,都不够小学毕业的。怎么也得学个十年八年才能出山吧?

于是,离开鬼谷子后,苏秦一直找不到工作。没办法,他又去自学《阴符经》,这才悟出了合纵连横之法。也就是说,她的本事其实是自学出来的。

合纵连横,道理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说服六国君王。不过苏秦这人口才了得,如果去做销售,绝对是那种年入千万的王牌销售。

在他的劝说下,齐、楚、燕、赵、韩、魏六国正式缔结盟约。由于六国国君谁也不服谁,因此这个联盟干脆不立盟主,而是让苏秦担任“纵约长”,佩戴六国相国大印。也就是说,苏秦一人兼任六国相国。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他是战国兼职王。

六国联盟一成,压力就给到秦国这边了。此后,秦国一直神经紧绷,忙着整军备战,生怕哪天六国联军打过来了。

整整十五年,秦国的大军都不敢越过函谷关寸步。

后来,秦王还是采纳了张仪连横的建议,费了很长时间,才得以瓦解六国联盟。不过此时的秦国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暗中挑拨诸侯争斗罢了。毕竟秦国也担心自己一出兵,又刺激得诸侯结盟。

而这一切,都是苏秦的本事。

至于苏秦的结局,也不太好。他由于兼任六国相国,令很多人都眼红。于是一些大臣就派出刺客,将苏秦给除掉了。苏秦没有倒在敌人手中,反而被同事背刺了,实在是讽刺。

无论是赵武灵王、李牧还是苏秦,任何一人都足以阻止秦国的霸业。可惜,他们一个个都走得太早了,如果多给他们20年时间,也许就没有秦始皇和秦朝什么事情了。现在想来,果然是天意不可违呀。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