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甘肃一位老农上山砍柴,不料脚下一滑跌进深坑,眼前竟出现一只猛虎,老农惊恐万分,抄起柴刀就要砍,却发现老虎一动不动。
这天清晨,甘肃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一老农正同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山路泥泞,他走得也格外小心,谁知他突然脚下一滑掉进一个深坑里。
这下可给老农摔的不轻,好在坑里面杂草比较厚,倒是没有性命之忧,老农顺势摸了摸屁股,疼得他嗷嗷直叫。
就在老农疼得直转圈时,他眼前突然出现一只龇牙咧嘴的猛虎。老伤未好又添新痛,老农顿时被吓的一激灵,抄起随身携带的柴刀就要砍,哪知那老虎却一动也不动。
老农心里纳闷,战战兢兢地走近跟前一看,它哪是什么猛虎呀,分明就是一尊雕刻逼真的铜老虎。
只见它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前腿还凶狠地按着一只小羊,血盆大口也狠狠咬住羊脊。小羊的前腿被迫跪在地上,后腿不停地挣扎,试图挣脱老虎的禁锢。
这件铜塑甚是逼真,整体古朴自然,很是生动,一强一弱的强烈反差尽显老虎百兽之王的威风,把饿虎扑羊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农看着它惊叹了许久,心中却在想:“这玩意做工考究,没准儿是个古董,要是带到城里去卖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下老农再也无心砍柴,他随即拨开杂草,准备取出铜塑。哪知,这东西竟然是腹内中空,整体并不是很沉,老农轻松就可以将它抱起来。
随后,老农小心翼翼将铜塑捆好,一路背回了家。不出意料,老虎铜塑一下就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全都感叹老农走了好运,挖出个如此新奇的玩意。
老农的孙女二妮瞧着更是兴奋,她每天都骑在铜老虎上玩过家家。
有一天,市领导下乡走访,看到了二妮身旁的铜老虎,眼尖的工作人员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
工作人员兴奋地找来老农问明情况,老农这才得知,自己挖出来的宝贝极有可能是件秦代青铜器!
领导担心老农一家不肯交出铜老虎,谁料老农相当豁达,二话不说便主动将铜老虎转交给工作人员。
大伙都对老农的做法表示肯定与赞赏,只有二妮没了个玩具,闹腾个不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尊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猛虎捕食、通体鎏金,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因此得名。
在猛虎绝对的力量下,蕴藏着2500年前古人极致细腻的制造工艺。这也是鎏金虎噬羊底座历尽沧桑,美感丝毫不减的原因。
奇怪的是,在老虎背部有一个奇异的铜插,具体用来做什么?众说纷纭。
有人说铜插用于置物,可做礼器、放铜镜。其中一种说法称该青铜器用于军事,可存放法器、军令等物件。
在这件青铜器出土的礼县,专家早已挖掘出不少先秦遗留的文物。其中猛虎的形象在秦人遗物中有所体现。
猛虎作为山中之王,秦人喜欢将这一形象运用于青铜器,从而起到一定的象征作用。
拿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来看,这件青铜器呈现出一定的强弱关系。若用作法器军令的容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作用。
其中以老虎形象展现世人的,还有相当出名的镂空虎噬羊形金饰片。它同样捕捉了老虎扑食的画面,利用游牧民族与春秋时期的审美特点,打造了这件精美的艺术品。
与此同时,海昏侯遗址出土的文物又给了专家一个全新的答案。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里,有三件都是以动物为造型设计的编钟底座。外貌和虎噬羊底座极为相似,且背部均有铜插。
为了使编钟在使用时不易倒塌,这三个编钟底座均添加了一块支撑物来保持稳定。而虎噬羊底座明显重心向下,猛虎作捕猎状,也一定程度提供了底座的稳定性。
另外,专家还在大堡子山上挖掘出了一座先秦遗址,其中有一长8.8米,宽2.1米,深1.6米的大型乐器坑。出土有青铜镈、铜虎、甬钟、磬架等乐器。
因此有学者认为,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极有可能是一造型独特的编钟底座。但这些仅是推测,是否属实还待日后新的发现。
由此可以看出,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是古人将生活与美感相容而成的极致浪漫。如今,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保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它的制作,不仅满足了古人对审美与实用两者的需求,还展现出春秋时期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其极具震撼力的虎噬羊形象,成为了人们研究秦人文化的重要例证。
青铜鎏金虎噬羊底座以及其他礼县文物的出土,填补了对先秦研究的空白,对先秦的政治制度、礼教文化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我还以为是佳能500呢[笑着哭]
小偏,你瞧不起农民就直说,绕了这么大一圈,要显得你很有文化很有能耐是吧?就算他是农民,不可能眼瞎到连是真虎还是假虎看不清楚,,认不明白的道理,用这么大一堆华丽的辞藻来写老农民是怎么样发现铜塑老虎,春秋战国的时候到现在几千年了,颜色和逼真度也大打折扣,掉坑里摔一跤就发现了?这么好发现,几千年来都没人发现?
给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