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琪坐在她的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学生们的稿件。
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她的书桌上,让人感觉到一丝暖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学术气质满满的女博士,曾经梦想着和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男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1979年,盖琪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母都是体制内的教师,在一个环境优越的背景下,盖琪从小就被文学的浪漫气息熏陶着。
她的父母虽然工作稳定,但并非富裕,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唯一的女儿。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盖琪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小对文学的兴趣奠定了她未来的人生方向。
大学时期,盖琪心中的理想男友形象要高大帅气,还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
现实却没有像她的理想那样美好。
在吉林大学中文系度过的四年里,她一直没有找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即便如此,她还是坚信爱情应该是神圣且完美的。
大学毕业后,盖琪进入了电视台工作,这份工作超出了她的想象,繁忙而紧张,让她没有时间顾及个人生活。
几年之后,她决定提升学历,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且在研究生阶段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
期间,她还成为了台湾和奥地利等地的访问学者,看似一路顺风顺水。
命运常常在你认为生活已经稳定的时候,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
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命运的考验在人生的漫长旅途里,盖琪最大的打击莫过于父亲的病倒。
父亲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这种慢性但无法治愈的疾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盖琪的母亲也因此变得愁云惨雾,过去那个充满活力的家庭变得沉重起来。
盖琪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应对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突然之间,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随心所欲了。
学术研究一度成为她逃避现实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书本和研究中,她才能暂时忘记这些沉重的现实。
为了治病,盖琪和母亲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但最终也没能留住父亲的生命。
父亲的离世,让盖琪彻底看清了现实的残酷。
她不得不强行振作,照顾失去伴侣的母亲,也从未有过片刻的放松。
这种对现实的重新认识,让她开始思考婚姻和家庭的意义。
当母亲渐渐适应了没有父亲的生活后,也开始不断催促她早点成家,可结婚对于盖琪来说从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一件严肃且需要慎重考量的事情。
一次普通的早晨,盖琪在地铁上遇到了艾山,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背景的小伙子。
艾山比盖琪小十岁,来自东北农村,仅仅是个专科学历。
尽管如此,艾山在地铁上的一句:“年龄不过是你所遇到的风险与困难当中,最小的一个。”让盖琪印象深刻。
虽然年龄与学历的差距让盖琪起初没有考虑艾山作为结婚对象,但艾山的直白和真诚打动了盖琪。
在长期的追求和相处中,盖琪发现艾山确实是一个可靠和值得依靠的人。
2016年,他们回到艾山的老家吉林农村,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
盖琪的朋友们对于她的婚姻选择都感到很惊讶,不少人认为她是“下嫁”,甚至冷嘲热讽,但盖琪不以为然,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她眼里,艾山给了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满足,这就够了。
婚后的生活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盖琪和艾山选择离开北京,来到广州生活。
这八年间,盖琪一边在高校教书,一边继续她的学术研究,而艾山则在广州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人一起经营着生活的小船。
他们的婚姻经历了不少磨合和考验,但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困难和彼此的包容,让他们的感情愈发坚定。
盖琪依旧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并在学术会议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艾山则成为她坚实的后盾。
回顾这八年,盖琪偶尔会感叹命运的奇妙,但更多的是感恩。
艾山的陪伴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丽,那是与文学和学术世界截然不同的平凡和温暖。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意义。
对于盖琪来说,艾山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更是情感上的依靠。
婚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或许盖琪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颗心的依靠与扶持。
这种相互依靠的力量,或许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
每一段婚姻都有它独特的挑战和磨合,但只要彼此珍惜,生活的美好终将会在平凡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