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枯水季,武汉天兴洲露出20米长地笼阵,“鱼类坟场”触目惊心

雯雯说事 2024-11-09 10:43:06

近期,长江中下游因为来水量减少迎来枯水季,水位大幅度下降,一些地方的水位线低于往年同期10米。

长江退水之后,之前藏匿在江底的一些东西也露出水面。在武汉的天兴洲附近,竟然露出了不少地笼,有的甚至长达20多米,形成一个庞大的地笼阵,看上去令人触目惊心。

2024年11月5日,一位男子@渔猎齐哥,在武汉长江天兴洲附近的滩涂中,发现大量地笼网,为了防止涨水后鱼类再被这些网给困住,男子便将这些地笼网收集起来,准备销毁。

不一会功夫,这个名为“渔猎齐哥”的男子,就收集到了不少地笼,小的三四米长,最大的一个地笼甚至长达20米,放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地笼阵,看了让人觉得心惊肉跳。

如果在丰水季,这些地笼暗藏在长江中,到底会有多少鱼儿要遭殃?这么多地笼布放在江底,简直就是一个个“鱼类坟场”。

说起地笼,这可是一种捕鱼的“秘密武器”。这种捕鱼工具形似一个长长的隧道,内部结构复杂,里面有很多格子或倒须,鱼一旦钻进去就很难再出来。

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地笼是一种“大小通吃”的捕鱼工具,也被称之为“绝户网”。

在禁渔之前,很多人使用这些工具在长江捕鱼。禁渔4年多以来,按道理来说,这些地笼网全部都成了禁用渔具,但它们为何仍旧出现在长江中?

从新旧程度来看,露出来的地笼阵,有旧的也有新的,至少说明还有一些人还在偷偷使用这种捕鱼工具。武汉长江段的禁渔做得其实很不错,除了“一人一竿一钩”的休闲垂钓之外,其他捕捞方式时不时都会被严查,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据清理这些地笼阵的男子介绍,他在天兴洲附近短短一段滩涂地,就捡到了如此多的地笼,没去过的地方,可能还暗藏一些地笼无人清理。如果任由它们留在长江主干道,来年涨水的时候,这些地笼又会变成鱼类坟场,不知道会有多少鱼死在里面。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地笼出现在天兴洲附近?一位湖北当地的网友表示:“有这些东西,说明这块地方是回水沉积区,很多漂浮物悬浮物,会被回水带到这里,最后在这里沉积,长年累月越积越多……”

按照上面这位网友的说法,天兴洲附近的地笼,很可能是从上游漂下来,然后被江底的石头等杂物挂住,最终在此处形成一个个地笼阵。

很多网友看到这地笼阵,都是火冒三丈。

一位海南网友表示:“触目惊心,让我想起了白鲟和白鱀豚,保护好江豚吧……”

虽说这些地笼网,对白鲟、中华鲟等大型鱼类可能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别忘了任何大鱼都是由小鱼长大的,而且地笼网捕鱼会直接导致饵鱼数量大幅减少,让江豚等生物的食物来源减少,对其构成间接或直接的伤害。

前几年,在江西鄱阳湖水域,一头江豚到了枯水期为了找吃的,不慎进入渔民布放的地笼阵,结果尾巴被地笼缠住,导致活活溺水而亡,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地笼网,影响的不仅仅是鱼类,而是长江整个生态链。

长江里的鱼儿,是生态链上重要的一环。它们吃浮游生物、水生植物,也被更大的鱼类、鸟类所捕食。一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生态链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白鱀豚,这些以捕鱼为食的大型水生动物,如果食物充足,没准还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数据显示,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早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调查,长江干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苗种数量,已从1965年的1291亿尾降至如今的十几亿尾。

之前地笼的滥用,无疑是这一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禁渔十年后,据相关部门预测,“四大家鱼”的产卵量能回升到200亿到300亿尾,但即便这样,也仅达到20世纪60年代30%的水平,而许多濒危物种的恢复则更为困难。

在小编看来,使用地笼捕鱼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一旦被查处,估计连哭都来不及。

关于长江的鱼类资源变迁,一位网友回忆道: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去长江边玩。那时候的长江,水清鱼跃,每到夏天能捉不少小鱼小虾。现在呢?小鱼少了!再想去长江边找回那种快乐,好像已经是不可能了。

其实,这次长江枯水季露出的地笼阵,是对过度捕捞行为的一次警示,也是对“十年禁渔”的一种鞭策。希望相关部门趁着枯水时节,尽快清理裸露出来的地笼网,避免让它们再次成为“鱼类坟场”。

0 阅读:23

雯雯说事

简介:一普通人,在这大千世界,看一些新鲜事,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