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4年春节来了,这个一年又一年都有个热点,就像春晚越来越不好看,春节也越来越不热闹了。很多人的理解非常简单,以前过端午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做香包、踏青;过中秋赏月、秋游、抓蟋蟀。
过春节就更热闹了,放烟火、逛庙会、看春晚、舞龙灯、走亲戚。
现在呢就剩下吃吃吃了。确实是我们自己把节日过得无趣了,传统的习俗不能推陈出新,繁忙的生活缺乏放松娱乐,出个门怕太挤,放个烟火怕危险,抓蟋蟀根本没地方,开庙会没有场地没有组织,传统的说书、相声、杂技没有了民间基础,大家都埋着头打麻将去了。
所以不能怪洋节搞文化冲击,我们自己就把文化传统给玩没了,怎么能怪别人?
曾经的春节,为什么那么热闹伯光君是80后,农村人,小时候的春节也是有很多好玩的。我知道有的地方会有庙会,我老家是没有,但是有戏台,搭台请戏班来唱戏是少不了的,这主要是老年人的热闹。此外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村里会有组织活动,舞龙,划旱船,挑花篮,都是彩纸和竹子现场制作的,做完了第二天就可以队伍出游了,去本县各个乡村游玩,那时候的小孩也不觉得累,跟在队伍后走,大孩子帮着打锣或敲鼓,小孩子就跟着调子吆喝捧气氛,还可以去拾取没有烧完的鞭炮,跑跑跳跳走一整天也没事。
晚上回村里,每个人也就分几包香烟(乡村的老乡接待舞龙队伍就是用鞭炮和香烟),那时候的人主要图一个乐呵,再就是和附近乡镇的老乡联络一下感情,唠一唠,互请和拜年,因为平时走动较少,遇到远房亲戚的村里,可能还会被留下来吃一顿才让走。
这个拜年还有唱词的,都是各种拜年祝福的吉祥话儿,词儿是即兴现编的,想到什么唱什么,尽量押韵,脑子要灵活。那时候鞭炮是舍不得花钱买的,鞭炮枪都是自己去修理厂或捡或攒零件做的,所以捡拾鞭炮才有乐趣。
现在什么都是买,鞭炮买,玩具买,买买买,挺没意思的。
现成的东西永远没有自己动手做好玩,中国渐进入工业化时代,那么春节是否应该衍生出新的玩法呢,与工业生产方式有关的?这个城里人可能更有想法,传统节日受冷落有许多原因,但这三条应该占据主要原因。
一是过去交通通信条件有限,亲友相聚选择在节日见面约定俗成。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可以随时见面,视频通话,或者开车到处玩。
要么堵在景区,要么堵在路上。
2010年过后,中国春节其实就没有那么热闹了,人心散了,凑不齐,玩不了。偶尔也能看到游玩的队伍出现,现在这些人弄这个都是为了几个钱。现在的人都在忙着搞钱,没有以前那种纯粹的快乐了。
传统春节与农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很多节日与吃有关系,也是因为农耕文明,再加上以前穷,平时没啥好吃的,所以节日里吃成了重要的环节,现在农村边缘化了,农业生产也不像以前,乡土文化的式微也是意料之中。
二是现代人对传统习俗的看法变了。科技进步、工业化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的观念。例如,祭祀一类的节日在过去很受重视,现在这些礼俗已经逐渐被淡忘,或者被认为是封建迷信。
而且因为前些年环境问题,还有各种投诉,火灾,怕担责等等。反正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限制,鞭炮不能放,纸钱不能烧,各种限制越来越多。以前很多城市都有举办大型烟花汇演的习惯。
后来是这个也骂不环保,那个也骂污染空气,才最终走向式微的,现在有人出来提迪士尼的焰火,日本夏日的花火,好像这个时候又完全没有污染了,我觉得十分讽刺。
甚至现在的春晚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春节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弱。
第三点才是最主要,现代人对传统节日不了解,无法参与。如果文化学者能介绍传统节日的内涵、历史,政府和民间组织能够积极组织有关的活动,青年人就会有兴趣参与并进行“创作”(“玩”出新花样),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春节越来越“无聊”?但是洋节,也没有想象的火爆中国人每年都会说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无聊了,然后说什么洋节越来越火爆。实际上呢,洋节只是在年轻人那里稍稍火爆,甚至整个年轻人都不能这么说,而是网络上大城市的特定的一群年轻人。
可能比汉服党,二次元和各种圈子大点,但是吧也大不了多少。
像是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但现在也只是部分人热闹一番。原因是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文化土壤,所以并未燎原,成为宗教节日。网上看到有些圣诞节活动显然是有组织的。
而且,最多的主要在商场卖货,像圣诞节给大城市带来的除了商品促销以外,整个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确每个商场都有圣诞树,但是过年的时候他们也一样摆巨型桃花和巨型年桔,而万圣节则几乎只在一德路的装饰品批发市场有氛围,而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复活节在中国完全没有存在感的。
至于国内传统节日只是年轻人觉得梳理,大人还是在张罗的,小时候在农村,农民什么节日都过的,都挺重视。后来很多传统节日被自己扼杀了。放鞭炮、祭奠祖先烧点纸钱,这都是传统,都被从城市到农村,以封建迷信、污染环境等理由严重限制了,也就剩了个吃了。
问题是现在平时也不缺那一口吃的了,节日也就被淡化了。
难道西方的圣诞节之类就不封建迷信、污染环境么?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家每户使用的塑料圣诞树、装饰彩灯彩条、焰火之类,数量也是很庞大的。但是那是人家的传统呀,人家肯定不会说是封建迷信、污染环境,我们还有些人上杆子顺沟溜屁、吹捧美化。
多年以来,我们把自己的文化活动限制的越来越死,对对方的节日放任自流甚至美化、鼓励,就成现在这副窘境了。仔细一想,好像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想要营造一种节假日的氛围的话感觉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
像清明扫墓、中秋团圆赏月、除夕春节看春晚,吃年夜饭,放鞭炮,走街串巷互道祝福,这些对于在外务工的人都是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的,但是现在清明、中秋只有一天假,春节3天,今年春节除夕还要上班,这些对于大多数打工人都有不少的制约。
我现在还挺怀念以前小时候清明跟着大人去山里扫墓、中秋一起去买月饼、吃月饼、春节看小品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烟花,街巷乱窜,只是现在这些感觉都太难了。记得大学毕业后的一年在武汉打工时候,不知道为啥那年突然流行起来了网上找人祭祖、扫墓的,后面成了一种梗,现在感觉也是一种无奈吧。
任何节日都要有相应的仪式或活动。活动是载体,没有相关的活动,节日就是空洞的。例如,妈祖文化在台湾和福建就非常兴盛。台湾人不仅建宏大的妈祖庙供奉马祖,每年还有盛大的迎妈祖巡游活动,拉近了两岸关系。
春节不会死?但是它需要进入新时代最后,这个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各方面合力。政府可以在有些传统节日放假,媒体要配合介绍相关知识,安排有关节目,地方政府和民间文化团体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如戏曲演出、诗词大会、比赛、巡游等)。当然,商家也会更忙碌。
如此既传承了文化,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商贸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相比较而言,万圣节、平安夜这种外来节日对我们来说,时间准备的周期不用很长,而且参加的形式随意,限制少,在缺乏对传统节日归属感的时候,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出口,让大家在现在这种资本剥削严重、生存压力大的环境下,能收获短暂的快乐。
想要真的做好传统节日的文化输出,以现在的条件限制,估计很难达到了。传统节日一本正经,年轻人不喜欢,很正常,哪个国家都一样。圣诞节在西方也是全家团聚、吃吃喝喝,西方的年轻人也一样不喜欢。
其实可以参考双十一,再搞一个纯玩节出来,这一天,就是变着花样的玩,各种好玩的东西、娱乐项目都拿出来,热热闹闹炒一把,这样年轻人肯定喜欢,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和商业发展。
大家都玩累了,玩嗨了,它也就是新的春节了。
这时肯定有人会说这还是春节吗?其实它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把农耕的社会化关系活动,变迁成为城市化的社会关系活动而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相信我们会迎来新的春节的。
罪魁祸首就是所谓的砖家和叫兽瞎扯蛋
因为规定了中国节日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洋鬼子节不受限
没假期,啥都白扯。全民放一个月带薪假试试,现代人玩得比以前花多了。
小编太多!
你心中无年则无年
那些所谓的叫兽砖家提议禁止这禁止那么的,肯定啥也没意思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麻将都打腻歪了[得瑟][得瑟][得瑟]
没有不热闹?
人情都没味了,还年呢,三十放假,亏我们的专家想的出,纯粹就是有病
以前过年就是赶庙会,赶庙会就是接地气的摆地摊,搭台子唱戏。现在摆地摊影响文明了,唱戏人也搞不到生活费
有内鬼
你们这些想放的就到自己家中放呀,别人𣎴会反对你在自已家里放,你在小区门口的场地上放就是大错特错,大多数人应该是希望自己住宿的小区里干净整洁,有一个舒心的住宿环境,更𣎴希望因放烟花炮竹而吵闹得𣎴能安静的休息,你们这些想放人士侵犯别人的休养生息的生存权利,还在这遍遍有理,你不想安静休息,难道还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蛮横无理的吵闹么?你能做到不在公共场地放,而在自已的房子里放,没人会反对你放。影响公共环境卫生,还吵闹别人,你们还有理么?
小编中文几级啊?句子都不通顺还有脸发帖[无奈吐舌]
今年广西年味头奖
为什么叫去问所谓的砖家去
以前过年,表兄弟都是一桌麻将?现在哪里凑得起来[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专家太多了[得瑟]
因为有专家呀
因为洋节都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了
洋节是和同龄人过的,春节是和七大姑八大姨过的
砖家不死,天理难容
洋节不禁止这个那个的
到处火灾就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