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词,早已成为世所公认的经典,但是,在王明看来,毛主席的诗词却毫无意义,没有一首是好的。
那么,王明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来看看他在《中共五十年》中写的一段话:
“毛泽东在四十年内(从1920年到1960年)写了三十七首诗词,其中没有一首是歌颂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工人阶级的;没有一首是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也没有一首是颂扬社会主义大大家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和争取和平运动的;没有一首是用来纪念英勇牺牲的党内外无数革命者和民族英雄的。
“甚至在关于红军《长征》的诗中,他完全没有表达出长征的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完全没有反映出以下基本事实,即在长征期间英勇善战和克服重重困难的红军,是工农的红军,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他只不过是把《长征》描绘成了令人开心的游山玩水。
“他的很多诗词的内容是不堪入目的:有一些诗词渗透着封建君主主义思想,如《沁园春·雪》一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和《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其他一些诗词,鼓吹神秘论和迷信,如《送瘟神》《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讲述死者灵魂升天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等等。……至于艺术形式,应当指出,拙劣、生硬、空洞、牵强附会、脱离实际和缺乏美好感受,等等,是毛泽东这些诗的特色。”
这个王明,还真是敢睁眼说瞎话啊,真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诗词!
比如《七律·长征》《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不都是歌颂共产党、工人阶级、工农兵、民族英雄的吗?王明怎么就看不到呢?
尤其是《七律·长征》,我们先来看一下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向来被公认为体现红军长征的第一名作,体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但到了王明眼里,却成了“完全没有表达出长征的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把《长征》描绘成了令人开心的游山玩水”。
毛主席是长征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亲自领导了红军的长征,而王明呢,远在万里之外的莫斯科,住着高级洋楼,喝着名贵红酒,竟然还认为毛主席对长征的理解没有他深刻,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还有更有名的《沁园春·雪》,毛主席已经明确说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指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民群众,王明却说这首词“渗透着封建君主主义思想”,其实就是当年《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后,国民党的御用文人说的那一套而已。
至于毛主席诗词的艺术形式,王明更是评价说:“拙劣、生硬、空洞、牵强附会、脱离实际和缺乏美好感受。”把毛主席的诗词贬得一无是处。
实际上呢,这些评价恰恰就是毛主席最反对的,他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明确说过,要反对“党八股”式的文章,还总结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四、语言无味,像个憋三;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七、流害全党,妨害革命;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看看吧,毛主席总结得比王明说的要更加生动、更加全面,王明真是连批评都批评不好。
说到底,王明心里对毛主席是充满了恨意的,这些恨意已经让他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审美判断,完全就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没必要理会。
(参考资料:《王明传》《中共五十年》《毛泽东诗词鉴赏》)
用这篇文章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不好!王明早已臭不可闻,他一直与毛主席作对,历史早已证明毛主席是对的,王明是错的,王明用政治来攻击毛主席是没人听的,就改用毛主席诗词的 水平来攻击,可能迷惑一部人。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不是抬高毛主席而是想借王明的评价来贬低毛主席在人民群众的崇高形象,请求国安全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