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着乌克兰的上空。
自2024年11月以来,俄乌两国的导弹互射已经成为了一场"高科技哑剧"。尤其是11月19日,俄罗斯首次动用"榛树"超高音速导弹,更是让这场战争的硝烟再度升温。
这不禁让人想问:俄罗斯投入如此多的精锐武器,为何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统计数字令人震惊 - 超过一万枚导弹倾泻而下,换来的却是一场战略上的哑火。从伊斯坎德尔到匕首,从冷战老兵到超音速新秀,这些曾让西方胆寒的"大杀器",如今却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魔咒。让我们扒一扒这些"天价武器"的真实面目。
伊斯坎德尔导弹,号称精度能达到2米以内,射程突破480公里,弹头选择多得像是"精品超市"。匕首导弹更是狂飙到10马赫,射程过2000公里。至于新锐的锆石导弹,8-9马赫的速度足以让任何防御系统"望尘莫及"。
但是,再厉害的"尖刀",也需要精准的"眼睛"来指引。
问题就出在这里 - 俄军的情报支撑严重不足。就像给了法拉利却没有导航系统,再快的车也只能在迷雾中瞎转。而乌克兰有北约的情报支持,对俄军的每一次出击都了如指掌。无奈之下,俄军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库存的老古董。
KH-22这类冷战时期的导弹被重新启用,结果可想而知 - 不是打不准,就是打偏了。这些"老爷机"除了制造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就剩下误伤平民的"本事"了。
难怪最后炮兵成了主角。比起动辄上千万的导弹,老实巴交的大炮反而成了最可靠的"打工人"。
2024年11月,当乌克兰用美制导弹挑衅之后,俄军祭出了"榛树"这张王牌。10马赫的速度确实让全球震惊,但很快就陷入了沉寂。为什么?因为再厉害的武器,也架不住烧钱如流水。这些高精尖的导弹,就像是豪华跑车,养不起的人再羡慕也只能看看而已。
深层次来看,这场导弹战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
配套设施跟不上,就像给了宝马却找不到修理厂; 情报支撑不给力,犹如蒙着眼睛打拳击; 成本居高不下,等于把黄金当子弹在打。
现代战争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系统对抗。俄罗斯的导弹之所以成了"纸老虎",恰恰证明了一个真理 - 科技再强大,也抵不过体系的完整性。
这场战争还在继续,但已经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军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