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业展览会(首尔航展)上,韩军的F-35A、F-15K、FA-50,以及美军的F-22、EA-18G和U-2等战机都参与了展览,可谓盛况空前。更令人惊喜的是,开幕当日,由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自主研发的KF-21“猎鹰”在城南市首尔空军基地进行了精彩的空中表演,首次公开亮相。
在2023年首尔航展上,由韩国自主研发的KF-21“猎鹰”战机首次公开亮相
隐身设计,略有瑕疵
KF-21是韩国自主研制新一代战机,于2022年完成首飞。KF-21采用单/双座双发动机布局,机身长16.9米,高4.7米,翼展11.2米,机翼面积46.5平方米,机身空重11.8吨,内油量5.4吨,最大起飞重量25.6吨,属于一款中型战斗机。作为韩国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战斗机,隐身设计,是其一大特点。
KF-21的整体造型和气动外形与美国F-22高度相似,采用升力体设计、小反射外形,机头比F-22略短,采用圆弧+菱形的机头、六边形斜侧壁设计机身,遵循了平行设计原则的窄边条翼和前缘后掠梯形中单翼和全动水平尾翼,V字倾斜梯形双垂尾,主翼和水平尾翼采用小展弦比梯形翼面,进气道位于机翼前缘延伸面下方,采用复合后掠加莱特进气道+蛇型内部进气道以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特征。
座舱盖采用一体化气泡设计,机身表面覆盖隐身涂层,座舱盖、前机身和垂尾机身耦合结构也进行了低可探测性优化,机腹采用半埋式武器挂架,使得KF-21的RCS值明显低于F/A-18E/F“超级大黄蜂”。
KF-21的整体造型和气动外形与美国F-22高度相似
整体而言,KF-21的隐身气动布局中规中矩,机身细节处理和弹舱设计上的不足对该机的隐身性能产生较大不良影响。据韩媒报道,该机的RCS值约为0.1~1平方米,明显逊色于以美国F-22、F-35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不过,按照规划,现阶段的KF-21是项目第一阶段的产品。第二批次将增加内置弹舱,第三批次将采用射频红外复合隐身技术、微波散射控制超表面技术等,隐身性能将大幅提升,达到真正的五代机标准。
武器装备,没有内置弹舱
KF-21的早期型号没有设计内置弹舱(机身预留有内置弹舱空间),采用机腹半埋式和翼下挂载的方式携带武器装备,该机共有4个机腹半埋式外挂点、6个翼下外挂点和2个机侧传感器外挂点,载弹量7.7吨。
武器方面,该机作战系统兼容多数北约制式弹药,机腹半埋挂架可挂载4枚“流星”或AIM-120中程空空导弹;翼下外挂点可以携带副油箱、对地攻击弹药和格斗导弹,搭载IRIS-T红外格斗弹或AIM-9X近程空空导弹执行近程格斗任务,搭载JDAM联合攻击弹药、AGM-84“鱼叉”反舰导弹、“金牛座”巡航导弹、韩国“天龙”巡航导弹、集束炸弹和无制导炸弹等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此外,KF-21还装备一门M61A1型20毫米“火神”航炮,主要用于空中格斗。
第一批次(Block-Ⅰ)的KF-21采用的是半埋式弹舱。图为KF-21半埋式弹舱特写
KF-21的半埋式弹舱和武器外挂设计,增加了增加雷达反射面积(RCS),对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KF-21采用半埋方式挂载中距弹,只有在飞机稳定平飞时才能弹出导弹并发射,不具备高过载机动时发射中距弹的能力。
航电系统,性能先进
航电系统方面,KF-21配备韩国国产新一代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光电瞄准吊舱(EOTGP)、红外跟踪设备(IRST)和集成电子战系统。主雷达采用韩华系统公司与以色列埃尔塔公司合作研发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支持同时空对空/空对地/空对舰搜索模式、空对地SAR模式,空对空跟踪模式和LPI模式,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个以上目标,对雷达反射面积(RCS)1平方米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约为160公里。
除主雷达外,该机座舱盖右前方安装一套基于莱昂纳多Skyward系统开发的双波段红外探测与追踪转塔(IRST),可在雷达关闭情况下搜索目标。右侧进气道下方挂载光电瞄准吊舱(EO-TGP),该吊舱模仿F-15K的AAQ-33“狙击手”瞄准吊舱研发,能够昼夜探测和跟踪地面目标,并为精确制导弹药提供半主动激光制导,也可用于空对空任务,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转塔(IRST)实现数据融合,从而更有效地探测空地目标。电子战系统由雷达告警系统(RWR)、电子对抗系统(ECM)和箔条/热焰弹发射器(CMDS)组成,内置电子对抗系统(ECM)基于ALQ-200K电子战吊舱开发,可识别和干扰各种类型的雷达。
KF-21战机尾部特写
实用主义,未来潜力大
KF-21的研发过程中,韩国遵循其装备研发上一贯信奉的实用主义原则,采用“渐进式”开发思路,在设计初期不追求完整功能和设计的实现,而是先把基础的制空作战平台做出来,在随后的改进过程中再不断扩展作战功能。
KF-21将采用“三步走”发展思路,在KF-21的中后期改进型上逐步采用更多的西方先进传感器、设计理念以及子系统。第一批次(Block-Ⅰ)为采用半埋式弹舱的纯空优战机,执行空对空任务和有限的空对地作战任务,只能算是4.5代战机,韩国空军计划到2028年采购40架,用来替代老旧的F-4E和F-5E/F等战机,出口印尼的50架也将以Block-Ⅰ状态交货。第二批次(Block-Ⅱ)将采用内置弹舱,对Blcok-Ⅰ机身的隐身涂层和修型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战机的隐身能力,并将集成地形跟踪匹配技术,使其具备更全面的对地打击能力。韩国空军计划到2032年采购80架Block-Ⅱ,用来替代部分F-16C/D和F-15K战斗机,执行空优作战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第三批次(Block-Ⅲ)将具备无人机遥控/协同作战能力,遂行有人/无人机混编作战,并将采用更先进的复合隐身技术和更强大的传感器,将战机的隐身能力提升至五代机水平,实现与F-22、F-35混编作战的设想。
KF-21将采用“三步走”发展思路,在KF-21的中后期改进型上逐步采用更多的西方先进传感器、设计理念及子系统
KF-21的原型机中,既包括单座型,亦包括双座型,双座型已于2023年完成了首飞,而在此次首尔航展的飞行表演中的就是双座型的KF-21。其中双座型可能就是为第三阶段的有无人协同作战作准备,未来KF-21可以和隐身无人机编队飞行,由后座的飞行员控制指挥隐身无人机,遂行前出侦察、作战等任务。
未来,韩国还有望在KF-21的基础上推出空中加油型、舰载和电子战型号,进一步丰富KF-21家族。不过,想要研制出完整的第五代战机,韩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不是自主研发,第二根本就不是五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