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犽犽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面对印度政府“印度制造”计划,印度当局可谓是向外国一众投资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在印度即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中心之后,不仅会为自身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为全球市场格局带来心得的变化。
然而,就在这样美好的幻想还没有过去多长时间,一家家外资企业才发现自己竟然陷入了印度精心布置的“杀猪盘”中。
就以被莫迪政府视为最成功案例的纬创资通来举例,在印度市场卖力耕耘15年之后,最终换来的却是诸多充满争议性的对待。
那么,先是被自家工厂被印度民众打砸,之后又惨遭塔塔集团收购的纬创投资,究竟在印度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想要快速发展的印度市场
如今在孟买繁忙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都是年轻人在低头摆弄着手中的新智能手机,而这部手机,很可能就是在印度本土组装的。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样一个场景还只存在于印度政府的规划蓝图之中。
随着莫迪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他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但是光有口号可不行,印度政府深知要想吸引外资那必须要提升本土的制造能力。
为此,印度当即便进行了承诺,表示只要有外企选择来印度投资制造并达到一定的规模,那就会给这些外企发放大量的补助。
显然,这一招的效果非常不错,就连苹果和三星这些国际巨头都选择加大在印度的投资。
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中国的手机品牌,也下定决心开始在印度建厂,一时间印度仿佛成了全球电子制造业的新宠。
但令人奇怪的是,印度的制造业发展虽然在表面上有着不错的发挥,背后却正在面临着一个奇怪的困境。
那就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它对一些国家的进口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想自己做一道菜,但发现厨房里除了锅,其他的食材和调料都要从邻居家借。
显然,这样的“自主”与印度预想的还差得非常远,所以印度政府也在不断的调整着政策,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如何平衡外资与本土企业的利益,或者是怎么去提高本土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以及改善劳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直到现在,印度确实找到了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将所有外企直接本土化!
以上信息来源:上观新闻2023年10月31日——印度成“外企黑洞”
外企“坟场”与印度市场
这样大胆的想法放在其他国家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对于印度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存在。
纬创资通,这家放眼全球都可以被称之为电子代工的巨头,曾满怀信心地进军印度市场。
他们在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附近,建立了一座占地2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工厂,拥有着8条苹果手机的生产线和上万名员工。
然而,美好的愿景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在2020年12月的时候,纬创印度工厂突然发生了严重的暴力事件。
数千名工人因对工资和工作条件不满,从而发动了罢工并冲入工厂造成了大规模破坏。
从相关报道的数据来看,该工厂的大多办公设备和生产线以及员工宿舍都遭到了严重损毁,这起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纬创在印度的生产计划和声誉。
以上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3年10月27日——印度塔塔集团收购纬创资通在印工厂,将为iPhone代工
而工人暴动只是纬创在印度遇到的问题之一,在暴动发生的一年前,该工厂还曾因为环保问题被印度部门盯上。
不过,就在纬创陷入困境之际,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却选择伸出了“援手”,在2023年10月时,双方达成了最后的交易!
印度工业巨头塔塔集团最终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纬创在印度的苹果手机制造业务,也正是这笔交易,让塔塔集团成为印度首家本土苹果手机制造商。
完美的“收获”了纬创在印度的多年努力之后,塔塔集团将在两年半内开始为印度国内及全球市场生产苹果手机。
不过,纬创的经历也揭示了外资企业在印度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劳资关系问题。
毕竟印度的劳资冲突由来已久,特别是根植于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让一众外资企业往往难以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以富士康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在去年7月份就宣布退出了与印度韦丹塔集团的半导体合资项目。
这个价值高达195亿美元的项目,本应成为印度半导体产业的里程碑,但最终却因一些外部原因而宣布告吹。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娱乐巨头迪士尼也在考虑出售其在印度的业务。
以上信息来源:环球网2023年7月11日——富士康放弃与印度芯片合资项目 专家:莫迪“芯片梦”再遭重挫
印度市场的现在与未来
这还不算完,随着一众外企纷纷选择逃离印度市场,一众外国投资者也开始大规模的抛售印度股票。
这一现象无疑反映出投资者对印度市场信心的动摇,与此同时,多家跨国公司也先后传出准备撤离或缩减印度业务的消息。
这些跨国巨头的撤离,无疑给印度制造业敲响了警钟,而除了这些外部原因之外,印度社会文化的独特性也给外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印度社会中始终存在着对外来企业的抵制情绪,这种情绪有时会转化为具体行动,给外资企业造成麻烦。
再加上当地格外复杂的宗教和种姓制度,让外资企业在印度的经营可谓步步惊心。
这就代表,尽管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但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只是一些幻象,尤其是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劳动力素质、产业链配套和基础设施都存在明显差距。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年9月10日——印度要在全球产业链里“平替”中国?印专家:几乎不可能
以劳动力素质为例,尽管印度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但他们的实际技能往往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同样无法忽视的是,印度的基建设施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电力供应不稳定、道路交通拥堵以及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样始料未及的问题,都在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和风险,在印度,一件货物从工厂运到港口,所需时间和成本往往是其他国家的几倍。
这还没有加上产业链配套所存在的问题,就以苹果产业链为例,其中大部分都选择在我国建设工厂。
这种高度完整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是印度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毕竟就连我国都是用了几十年时间,才成功建立起如此完善的产业链,印度想要在短期内复制这一模式,难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对外国科技公司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数据本地化要求、内容审查等政策,都给许多外国科技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印度市场仍被视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毕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一些印度本土企业正在悄然崛起。
在本土品牌正在逐步占据智能手机中低端市场的情况下,这些本土品牌也更能了解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可能这就是印度当局想要的结果吧。
以上信息来源:快科技2024年9月16日——外企杀手!印度又对中国等企业耍流氓:三星小米vivo等勾结电商平台垄断
结语
对于那些仍然看好印度市场的外资企业来说,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他们可能需要更加灵活的策略,去深入地了解印度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可以说,印度制造业的未来,将会是一场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角力。
同时也将是传统制造模式与新兴技术的碰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谁能更好地适应变化,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