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在时隔32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
第二天清晨,在所有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毛主席沿着一条小路,独自一人悄悄上了山。值班的警卫员发现了这一情况,因担心毛主席的安全,与罗瑞卿报告一声后,也跟在了后面。
顺着小路走了一会儿,毛主席来到一座坟前,原来,这是毛主席父母的墓。
毛主席顺手从旁边的树杈上折下一节树枝,放在父母坟头,然后表情凝重地深深鞠了一躬,低声呢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毛主席回乡为父母扫墓的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但当时谁也没发现,就在毛主席父母坟墓的不远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坟,墓碑上写道:“罗一秀之墓。”
此墓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的原配罗氏。
关于罗氏的记载很少,但毛主席曾提到过这位妻子。那是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要采访毛主席的生平。当谈到罗氏时,毛主席说:“我14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我从未与她生活过,后来也没有。”
实际上,罗氏嫁到毛家时只有18岁,毛主席之所以说20岁,是以虚岁算的。
从毛主席的述说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这桩包办婚姻非常不满意,直到罗氏去世,他也没有把她当作真正的妻子。
1910年,罗氏因患有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结束了她在毛家孤寂而短暂的一生。
罗氏去世后,毛主席离开韶山到湘乡读书,此后很少回家,但他与岳父罗家的联系并没有断,甚至培养出一位地下秘密党员。
1925年,毛主席带着妻子杨开慧回韶山养病,并开展农民运动。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动员乡亲们参加革命。这期间,他多次去罗家,拜访岳父罗鹤楼,并与罗的侄子罗石泉等人交往密切。
其实,毛主席与罗石泉儿时就认识,他们都在南岸私塾上过学,关系甚好。罗石泉比毛主席大5岁,为人朴实憨厚,学过医,是个乡村教师。
听说毛主席回乡,罗石泉立刻赶到叔父家中,同毛主席进行了亲切交谈。在毛主席的启发下,罗石泉决定参加反帝爱国组织和秘密农协活动。到这年冬天,他已经成为了农民运动的骨干成员,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到了1927年,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反动派与当地土豪劣绅相互勾结,对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士进行了疯狂迫害。
罗石泉一家老小被迫背井离乡,在洞庭湖住了下来。罗石泉虽暂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革命之心一直没有改变,毛主席弟媳王淑兰带着养子毛华初逃命时,是他收留了他们。
1940年,全国展开抗日斗争,罗石泉得知毛主席在延安,立即写信要求赴延安参加革命。毛主席亲笔回信,要他留在当地展开地下活动,罗石泉听从指挥。
之后,罗石泉将自己的家作为交通站,经常与地下成员在家中秘密传递情报。然而,尽管罗石泉已经万分小心,还是被当地反动势力察觉,将其关押在了狱中,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被邻居保释出狱。
经此一难,罗石泉成为了反动派监视的对象,他只得再次搬家,以教书为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对这位妻兄,毛主席从不曾忘记。1950年,毛主席派长子毛岸英回乡省亲,还特意嘱咐说:“你还有一位姓罗的舅舅,务必要去看望。”
毛岸英回乡后,特意派人请舅舅罗石泉去他下榻的毛氏宗祠叙旧。当得知舅舅生活困难,毛岸英将自己身上的20元送给了罗石泉。
回京后,毛岸英将罗家情况汇报给父亲,毛主席得知后又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几百元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