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毛主席发现孙中山铜像上有多个弹孔,怒问道:这是谁干的?

在东方寻史 2025-03-16 04:07:42

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布满弹孔的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不禁生气的问是谁干的,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不敢回话,只有当地一个副书记才道出了真相。

事后,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在场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那么,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这么生气呢?这些密密麻麻的弹孔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能引得所有人敬仰至此?

1、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孙中山先生如果称第一人,恐怕没有敢称第二,凭借着先进的革命思想,孙中山先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的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才有了今天的盛世中国。

回想当初,辛亥革命的号角鼓舞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者涌现,并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与敌对势力作斗争,这样的场景至今都还仍被人们所传颂。

然而,革命的道路却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决心成为一名革命者,并试图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后,孙中山先生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辛亥革命发生后,他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仅让社会变得相对安定,也对毛主席、蒋介石等人的革命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那之后,他又亲自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和联共、容共行动,为中国革命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当然,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他牵头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成为黄埔军校的基础,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血男儿,可以说是革命的集大成者。

但可惜的是,孙中山先生没能亲自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就突然辞世,这一度让毛主席等敬仰、崇拜他的革命者悲痛不已,可见孙中山先生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

许多年之后,尽管革命已经成功,新中国已经建立,毛主席还是依旧对孙中山先生保持着敬畏之心。

但没想到的是,在建国之后的一次考察黄河过程中,竟然看到了让他气愤的现象,让他当下就变了脸色。

那么,毛主席究竟看见了什么令人气愤的场景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

2、主席的怒气

自参加革命以来,毛主席就一直将孙中山先生视作革命的老师,不仅对他十分尊重,在遇到与他有关之事时也会格外上心。

建国之后,毛主席也依旧保持着这样的思想。但在1952年,毛主席出于对黄河沿线情况的关心便安排了视察黄河的工作。

在到达开封段之前,一路都很顺畅,但在到达开封之后,一个令人震惊又气愤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在当地的一个公园里,一座孙中山铜像屹立在那里,就好像他从未离开我们一样。

毛主席在感叹的同时也忍不住问道:“这座铜像是谁立在这里的?”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势回答道:

“主席,是冯玉祥将军在1928年立在这里的,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毛主席听到后倍感欣慰,但还没来得及继续问下去,他便依稀看到了铜像身上的几个弹孔。

一开始,主席还不确定,特地向前走了几步,在确认无误之后便大发雷霆,随即便说道:“这是谁干的,怎么能对先生如此不敬?”

周围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毛主席发怒,不觉有些胆颤,都低着头也不敢说话。这时,一个熟悉铜像的当地政府人员才道出了个中缘由。

3、“弹孔”

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叙述中,我们得知了这座铜像以及身上弹孔的背后后故事,不免有些感怀。

上文曾说这座铜像是冯玉祥立在这里的,一则当然是为了纪念,二则也是一种对革命思想的传承。

众所周知,在革命年代中,但凡有名的领导者和将领都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学生,譬如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又比如蒋介石、冯玉祥等人。

正因为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冯玉祥一直都从事着与革命相关的活动,更是在1924年时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

也是因为那次见面,冯玉祥对这个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更加敬佩,所以在听闻孙中山先生骤然辞世之后,他也曾悲痛不已。

但尽管如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也不该随着时间而流逝,他便在主政河南时耗费重金打造了这座铜像,并立在开封龙亭公园,以此勉励后来之人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思想。

至于先生身上的弹孔,这并不是人们对孙中山先生产生的不敬行为,而是实在无法避免。

原来,在当年冯玉祥立下这座铜像之后,当地人就对这个铜像十分关切,不仅时刻注意着它的干净整洁,甚至专门派人看管。

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突然对开封发起袭击,所有人都被吓得四处逃窜,完全来不及关注铜像是否受损,只是一味地逃命。

虽然在当地驻守的军队奋力抵抗,但也于事无补。最终,日军攻入开封城,进行烧杀抢掠的同时也对铜像做出了许多令人发指的行为。

也是在那次战斗中,敌我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交锋,子弹就在无意之间打在了铜像的身上,因此留下了这许多个弹孔。

毛主席听到这样的真相,不禁眼含热泪,随即,他就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说道:“日本人犯下的恶行要牢牢记住。”

言外之意,日本人的罪行我们不会忘记,这座铜像受到的损伤我们也不会忘记。虽然铜像会受损,革命事业会受到阻碍,但无论如何,它都不会倒下,中国革命也是如此。

如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不止出现在开封龙亭公园,更是出现在南京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过去革命人士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在告诉我们革命永不会倒。

参考资料:

孙中山——百度百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