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个村盛产“亿元户”一年狂入725亿,村长身家165亿

裴真阅览世界 2024-10-30 03:33:00

从“87块”到“725亿”:一个村庄的逆袭,藏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密码

“兄弟,500万以下都算困难户,你这点家底在咱村里真不够看。”

别怀疑,这可不是什么网络段子,而是在浙江东阳的花园村,一句再平常不过的玩笑话。

你或许很难想象,40年前,这个如今人均年入十几万的“浙江第一村”,也曾是个“穷得叮当响”的落后村。

那个年代,村民们年人均收入只有区区87块钱,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万元户”、“亿元户”了。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穷山村,蜕变成了如今人人艳羡的“亿元村”?

答案就藏在花园村40年的逆袭故事里。

穷则思变:一个“80后”村支书的逆天改命

故事的主角,是花园村的老书记——邵钦祥。

1976年,年仅22岁的邵钦祥挑起了花园村生产大队长的重担。彼时的花园村,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都算是抬举。

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这个年轻人力排众议,顶着压力,带领村民们开始了漫长的“脱贫致富”之路。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经验不足……摆在邵钦祥面前的,是数不清的难题。但他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干、肯拼,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甚至把自己结婚的份子钱都拿了出来。为了打开销路,他骑着自行车,一家家地跑市场,磨破了嘴皮子,也磨出了订单。

从办蜡烛厂到开服装厂,再到后来成立花园工业公司,邵钦祥带领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把“穷山村”变成了“明星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花园村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赚到钱的邵钦祥,没有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而是带领村民们修路、建厂、通水、通电……

短短几年时间,花园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邵钦祥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小富即安”。他敏锐地意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红木家具产业。

“点木成金”:一个传统产业的逆势崛起

上世纪90年代末,红木家具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并不看好。但邵钦祥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认为,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市场潜力巨大。

说干就干,在邵钦祥的带领下,花园村开始大力发展红木家具产业。

为了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村里建起了红木家具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红木家具企业入驻。同时,花园村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盾匠,不断提升红木家具的品质和档次。

从最初的简单加工,到后来的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服务,花园村的红木家具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

2010年,占地5万平方米的花园红木家具城正式开业,吸引了2300多个品牌进驻,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集散地之一。

花园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的美誉。

红木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花园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花园村共有3056家个体工商户,其中红木相关行业占比高达58.02%。

然而,花园村并没有躺在“红木经济”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他们深知,传统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于是,他们开始探索“互联网+红木”的发展模式,推出了“花园购”线上平台,采用3D复刻和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360度全方位欣赏红木家具。

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木产业的成功,让花园村尝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甜头。

但邵钦祥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深知,单一产业结构的风险太大,只有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才能确保村庄经济的持续繁荣。

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从“一村一品”到“多点开花”:一个“亿元村”的财富密码

2000年,正当“花园村=红木家具”的标签深入人心时,邵钦祥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进军高科技产业。

当时,许多村民都不理解:放着好好的红木生意不做,去搞什么高科技,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面对质疑,邵钦祥却有自己的“算盘”。他知道,红木家具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和市场饱和的风险。

要想实现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还属于“蓝海市场”的生物医药产业,并决心啃下“维生素D3”这个“硬骨头”。

维生素D3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在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时,全球维生素D3的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只能依靠进口。

邵钦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投资2000万元,与中科院合作,引进维生素D3生产技术。

然而,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缺乏经验,项目初期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资金投入也像“无底洞”一样,看不到尽头。

一些村民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建议邵钦祥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邵钦祥顶住了压力,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经过5年的艰苦攻关,花园集团终于成功突破了维生素D3的生产技术瓶颈,并于2003年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如今,花园生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的成功,让花园村人更加坚定了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他们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建筑、房产、旅游等多个产业,形成了“一村多企、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2020年,花园村更是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纳入浙江省第四批小城市培育试点,成为了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

这意味着,花园村将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的花园村,早已不是那个“土里土气”的农村,而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乡村”样本。

从“万元户”到“亿元户”:一个“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花园村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亮眼,更体现在村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在花园村,村民们享受着城里人都羡慕的福利待遇:

从幼儿园到高中,16年免费教育,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村里建有高标准的医院,村民看病不仅方便,而且大部分费用都能报销。

老年人每年还能领到丰厚的养老金和福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更让人“眼红”的是,花园村的村民每年都能领到丰厚的“分红”。2019年,花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13.5万元,远超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村长身家也达到了165亿。

村里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庭资产500万以下算困难户,1000万才算是一般家庭,5000万才算是基本富裕,只有拥有超过一亿的财富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富裕家庭。”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花园村村民的富裕程度。

花园村的“共同富裕”,并非是简单的“均贫富”,而是建立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之上。

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共享发展成果,是花园村“共同富裕”模式的核心要义。

邵钦祥常说:“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从“盆景”到“风景”:一个乡村振兴的“花园样本”

花园村的崛起,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中国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找准路子、选对人、干实事,就一定能让农村变成“金窝窝”。

当然,花园村的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留乡村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园村人在未来的发展中认真思考和探索。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保持创新精神,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花园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花园村的经验也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没有“万能公式”,每个村庄都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离不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像花园村这样的“亿元村”会越来越多,中国乡村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走进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看穷山村如何变成“绿富美”

中朝俄电子贸易网————浙江东阳花园村:“点木成金”让富民产业持续“红火”

0 阅读:0

裴真阅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