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名将”两字您会想到谁?是以少胜多的军事能才孙武、还是被誉为“杀神”的白起?是有勇有谋被誉为“兵仙”的韩信,还是精忠报国的岳飞?
然而我们此次要讲述的这位名将,他是秦王横扫六国的头号功臣,是被嬴政都尊为老师的军事人才;他上能在朝堂上与众臣阔谈政治,下能在战场上用兵指挥,将军队玩转于股掌之间,也是战国四大名将唯一得了善终的——王翦。
众所周知战国四名将的结局都十分让人唏嘘,那这位备受嬴政尊重的将军,他的结局又如何呢?并且据说他的后代“牛到起飞”,还顺手缔造了两个千年豪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战国猛将
说起王翦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了,他从开始就是侍奉于嬴政,在之后还亲自帮助他处理掉了吕不韦和嫪毐,可以说不管是嬴政把持朝政之前之后都少不了他的功劳,后来嬴政想要一统六国时,王翦也是十分支持嬴政的大业,并且愿意追随与他。
在嬴政逐个击破时先行对赵国下手,最初在面对赵国时就遇到了久攻不下的困难,只因赵国有个李牧与之抗衡,王翦思索后便利用人性的弱点让赵国内部先行对李牧下手,随后简简单单就将赵国收入囊中。
之后便是继续北上一口气灭掉燕国,逼得他们只能派荆轲做无用功。而最让人对他的机智所称赞的则是在与楚国一战中的表现。
当时在商议灭掉楚国时嬴政特意召集大臣商讨此事,“用兵多少?又该如何用?”这是个巨大的部署,然而大部分文武将臣讨论过后认为使用二十万军队足够,还能迅速将其攻下,只有王翦提出了想法的意义。
“大王,老臣认为需要六十万大军,若少于六十,定是不可。”此话一出引起哗然,就连嬴政听了都直皱眉头,这差下来三倍的军事力量如若上了战场,且不说输赢,单单是粮草都是很大一笔出入,并且众人对出楚国的分析十分在理,秦王便拒绝了王翦的提议,改让李信带二十万人出征。
可谁知道楚国派出了四十万军队,和李信打起了“拉锯战”,本着“反正我人多,我离着自家还近”的态度,愣是把李信给打服了。
这下嬴政不得不想起来王翦,便前去好言好语的让王翦帮忙把楚国拿下,王翦很爽快的答应了,丝毫没有像白起那样计较君王对自己的不信任,但他向嬴政提了个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打赢了我就要许多的地产,其中包括良田豪宅等,嬴政表示:你干好了自然少不了封侯拜相,这些身外之物都是小意思。
但王翦却一脸认真,他回应就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打得了仗的时候,能让大王多赏赐一些自己这些东西,剩下那些爵位都是虚的,没有这些实在。
王翦的做法让嬴政十分满意,试问一个跟了你许久的大将,军事政治样样精通人脉也是十分广阔,但他一门心思效忠你,根本看不上你手里的权利,这怕是每个帝王的“梦中情将”吧!
而王翦这边带着六十万军队,非常保守的干耗成立的楚军,说白了就是天天在城池周围吃喝玩乐,楚军刚开始十分警惕防范,一年下来王翦的军队还是这样。
试想比你多二十万的军队喊着把你灭掉的口号却天天在你周围玩乐,换成谁也会崩溃,并且楚国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支撑军队,本就没有打算将这场战争拉的这么久,所以便准备转移。可就在项燕带着队伍刚刚行动,就被王翦的大军扑上来一举歼灭。
而剩下的齐国等地则都被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攻下,而王翦也属于自保的一种态度,带着秦王的赏赐选择隐居山林,而他也考虑到树大招风,便决定分家。值得一提的是分家后的王氏一族,照样还是十分辉煌。
王氏的分家政策
时过境迁,除了王翦以及儿子王贲、孙子王离都留在了大秦,剩下王氏一家分家后也就是王翦的重孙一辈便去往各地,其中王威在太原扎根,而王元则在琅邪一代。
王威一脉则听从了家族的教诲,选择躲避战乱休成为了十分低调的家族,尤其是秦朝灭亡后便沉沦了下来,而在隋朝末年的战乱时期,王氏选择在乱世中跟随着李渊打下江山,后来他们则选择利用通婚和联姻来保证家族的昌盛。
其中光宰相就出现了十一个,东晋时期的皇后也有三个,当时的“王谢”两个豪门其中的“王”便是这个家族。但后来也是因为势力太过庞大,引得帝王有所忌惮,所以在唐朝高宗时期被禁止和其他几大家族通婚联姻,生怕他们会联合起来造反!
而王元一脉显然没那么老实,初到琅邪一代他们就迅速在此地发展,而在东晋时期这一脉跟是诞生出了王敦和王导这两号大人物,兄弟二人分工明确,大哥王敦选择带兵打仗,王导则负责笼络朝臣。
这两人在东晋时期联合司马家族又上战场又上朝堂,两兄弟的“事业”风生水起,当时甚至有“司马王氏治天下”这样的说法。
然而家族太过强大并非一件好事,就像当年王翦的选择正是印证了“树大招风”的说法,庞大的王氏家族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期间产生了不只是宰相、皇后、能臣和将军,就连在“文艺”方面也是大有人才在。
比如当年同为王敦王导的兄弟王旷,他的儿子便是王羲之,不得不说历史是个圈儿。
结语
而王氏家族从崛起到没落,其中大起大落都少不了“贪婪”二字,因为贪成就了家族的兴起,可因为太过贪成了贪婪,那必定是事与愿违。就像王翦当年的选择一样,正是印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没落全都在一念之差,关于王氏优秀的后人您还知道哪些?欢迎在评论区多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