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片面追求工农业高产值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就是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跃进”。“大跃进”破坏了当时脆弱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尤其是河南,产生了很多复杂的问题。
1961年,为了解决河南的问题,中央派了一个名叫刘建勋的干部到河南,在这之后,刘建勋担任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委书记),致力于恢复河南省的国民经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刘建勋的问题。
刘建勋出生于1913年,河北沧县人,早年时期,刘建勋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伴随着广泛阅读进步书籍,刘建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渴望国家强大起来。中学时期,刘建勋就开始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致力于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1931年,刘建勋正式加入了我党。在这之后,刘建勋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活跃在天津等地,秘密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建勋前往太行抗日根据地,在那里从事宣传与组织方面的工作,他一方面坚持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和恢复基层组织,发展抗日骨干分子,在极端困难大的环境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刘建勋担任了太行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他积极领导群众支援前线,同时,也动员了很多有志青年参军入伍,投身解放战争当中。1947年,刘建勋南下到达江汉区,此后他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基层组织,配合大军南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建勋担任了湖北省委副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等职务,致力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工作。在这之后,刘建勋又陆续前往农村工作部以及广西工作,在农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因为经验丰富,1961年,刘建勋被中央派到河南省,担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解决河南省的问题。
在刘建勋到河南省工作之前,河南省受“大跃进”影响很大,刘建勋到河南后,立刻着手解决河南的问题,他一方面保证中央的拨款能准确、及时地到群众手中;另一方面,刘建勋联系自己的老乡张仲瀚,从他那里调来了一些土豆,充当百姓口粮。
同时,刘建勋也严格落实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恢复国民经济,消除“浮夸风”的影响。也是在刘建勋的带领下,河南省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1966年,刘建勋被调到华北局工作,也是这一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1967年,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河南的造反派愈发猖狂,在这种背景下,刘建勋再度回到河南,继续主持河南的工作。在这之后,刘建勋又担任了河南省革委会主任以及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他也力所能及地稳定河南的形势,尽量减少“四人帮”造成的损失。
1978年,刘建勋卸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在这之后,刘建勋以治病休养为主。晚年的刘建勋身患严重的肺心病,于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值得一提的是,刘建勋的妻子名叫陈舜英,陈舜英的妹妹名叫陈舜瑶,而陈舜瑶的丈夫,也就是刘建勋的连襟,就是曾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