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和《五福临门》:口碑对比,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星星爱追剧吖 2025-02-13 09:24:49
《六姊妹》和《五福临门》:口碑对比,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要说到底观众喜不喜欢看年代剧,那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就比如最近上星的两部剧让我看傻了眼睛,一边是央视主打的《六姊妹》收视率挺高但观众一个劲喊着装嫩太尬,另一边是于正的《五福临门》却靠着几张青春脸赢得连声叫好。

梅婷演得再好也掩饰不了脸上的皱纹,这种违和感让观众看着都替她尴尬,而且这部剧明明是讲述年轻姑娘的青春故事,结果全员都在硬装嫩,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央视这次拍《六姊妹》真是下了血本,从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都很用心,就连每个人物的造型都力求还原那个年代的特点,但谁能想到就栽在了演员的年龄问题上面。

我看着董洁和李晨演少男少女的戏份都快笑出声了,他们是演技很棒没错,可是那张脸实在是藏不住岁月的痕迹,年代感和年龄感完全是两码事。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辣目洋子的表演,她那种过度浮夸的表情和动作,看着就像是大妈在广场上尬舞,完全没有年轻姑娘该有的那种灵动感。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导演可能太过于迷恋老戏骨的演技,忽视了角色本身对年龄的要求,结果搞得整部剧都弥漫着一股子违和感。

当看到梅婷在剧中表演害羞的时候,我只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那种扭捏的样子哪里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分明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大姐在演戏。

选角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我觉得导演组也是有责任的,明明可以找一些年轻演员来演,非要用这些老戏骨硬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再看看《五福临门》的阵容,刘些宁、吴宣仪这些小花往那一站,那股子青春劲儿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表演什么少女感。

黄杨钿甜那张脸简直就是天生的少女脸,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光,这种自然散发出来的青春气息是演技派也装不出来的。

于正这次在选角上可以说是开了窍,五个女主角各有特色但都很年轻,这让整部剧的观感特别舒服,没有任何违和感。

特别是卢昱晓,她演起泼辣的角色来特别有灵气,那种张扬但不做作的感觉,正好符合剧中人物的设定。

柯颖浓的娇憨感也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这种天然的状态才是观众最爱看的,而不是那种硬装出来的少女感。

我觉得于正在这部剧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保证了演员的颜值,又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不会显得千篇一律。

看《五福临门》的时候,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尬感,因为这些年轻演员虽然演技可能还不够老道,但胜在气质和年龄都很合适。

整体来说,这部剧的选角可以说是给央视上了一课,证明了在选角这件事上,年龄的适配度有时候比演技更重要。

《六姊妹》的演员固然都是实力派,但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那种只看演技的年代了,他们更在意整体的观感和真实感。

奚美娟演何文氏是很出彩,但这恰恰证明了一点,就是年长的角色用资深演员来演才最合适,何必要让一群中年演员去演青春戏呢。

刘钧饰演的父亲形象也很成功,这说明只要角色和演员的年龄相符,观众是完全可以买账的,问题就出在那些不伦不类的角色设定上。

现在的观众审美越来越高,他们不会因为某个演员是大牌就盲目接受,反而会更加在意角色塑造的完整性和真实感。

我觉得这次两部剧的口碑之争,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以前可能演员演技好就行,但现在观众更注重整体感受,包括演员的年龄是否适合、外形是否符合角色等各个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五福临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顺应了观众审美的必然结果。

相比之下,《六姊妹》的失败也不冤枉,因为它忽视了最基本的选角原则,过分迷信老戏骨的号召力。

我发现现在很多导演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特别迷信大牌演员的演技,觉得只要演技好就能驾驭任何角色。

这种想法在以前可能行得通,但在现在这个全民对影视审美要求都很高的时代,显然是行不通的。

打个比方,就像你让一个五十岁的人去扮演高中生,就算化妆技术再好,演技再精湛,那种违和感也是掩盖不住的。

所以我觉得《六姊妹》的教训很深刻,它告诉我们选角不能只看演技,还要考虑演员是否适合这个角色。

反过来看《五福临门》,它的成功就在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演员,让角色的塑造显得自然而真实。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其实现在不缺好的年轻演员,缺的是发掘年轻演员的机会。

很多导演可能是为了稳妥起见,才会选择老戏骨,但这样反而会限制了新人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觉得影视行业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选角机制,让真正适合的演员能够获得相应的角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