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大姑,对待3个女儿态度迥异:对老人过于顺从,未必是好事

淞铸婉约江南 2024-04-30 06:18:07

大姑今年74岁,有3个女儿,其中,老大和老三在同一个城市,老二在临近的城市。

大姑68岁那年,大姑父去世,她就开始跟着三女儿一家一起生活。

3个女儿中,老大在事业单位工作,性格最软弱,今年50岁,儿子26岁,刚参加工作不久,而老大在儿子6岁时,就离婚了,这些年一直单身。

老二做点儿小生意,47岁,女儿在读大学,性格最泼辣,看见不公平不舒服的事情,立马炸锅,谁惹她她就怼谁,怼到对方哑口无言为止。

老三在医院工作,是一名护士,43岁,女儿读初三。老三属于那种柔中带刚的性格,有原则有主见。

大姑一辈子要强,在家里什么都说了算,大姑父也一直依着她,到了老三家里,大姑已经习惯性地指手画脚。

“早睡早起精神好,天天这一家三口,晚上不睡,早晨不起,都要干啥?你们要是哪里不相应,可别指望我这老太太照顾你们。”

老三就说:“妈呀,没人指望你照顾,你就少操点儿心,比什么都强!”

大姑这时候,就开始自顾自地低声嘟囔着:“你们是我亲人,你以为我爱操心,还不都是你们惹的。”

每到老三家里面要出去聚会或旅游,或者有其他事,老三就会给老大打电话:

“大姐,你接妈过去住几天。”

一到老大家,大姑就开始了对老大的各种“拿捏”。

刚到第一天,就会说,我都很长时间没染头发了,中午吃完饭,下午咱俩去染个头发。

到了理发店,老大说要染个茶棕色,大姑立马发话,染什么茶棕色,都50岁的人了,染个黑色得了。

50岁的大姐,为了让大姑高兴,马上跟店员说:“我和我妈都染黑色。”大姑在旁边,就露出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在大姐家住的一周,大姑各种指挥,甚至上班该穿哪套衣服,背哪个包,都要说了算。

大姐又一惯顺从,所以事事都听大姑的,结果,有一天,没按照大姑说的,去买打折的排骨,而是买了精排……

大姑对大姐一通数落,又高声呵斥了一番,弄得大姐偷偷抹了好一阵眼泪。

而这样的事情,还数不胜数。

也因此,大姐总是过得很憋屈。

至于老二,离得稍远些,距离大姑家大约不到200里,平常也很少回来,一年当中,也就是逢年过节回来三趟两趟。

每次回来,老二手里,要么提着几个酥饼,要么就是几斤橘子,可是大姑每次却都是满脸堆笑,拉着老二各种聊。跟老大和老三说,二姑娘最疼她。

一次,大姑的腿闪到了,大夫让卧床一周静养,但第二天,是三姑家弟弟回国,大家聚会的日子,大姑非得要去。

老大和老三各种好话说尽,谁也劝不住。

于是,让老二给大姑打电话,老二打通电话,就很严肃地说:

“妈,你能不能不那么自私,你腿都不能动弹,为什么还非要去聚会,我们怎么带你去?

万一再闪到,还得我姐我妹照顾你,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啥叫心疼别人,还不知道吗?”

一番话,愣是给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大姑训没声了,当然,那一周,她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养腿。

看来,人哪,都不识惯,尤其是老人,惯来惯去,他(她)并不会觉得:

别人是让着她,而是他(她)说得有道理,别人才听。

时间一长,就会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是真理,最后,七个不服八个不愤,到哪里,都想说了算。

所以,孝顺老人没错,但前提是不能惯着,一惯,就容易把老人惯的自以为是,身边人,都会深受其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但俗话也说,父慈子孝,母慈子孝。

子女“孝”的前提,是父母的“慈”。否则,百善孝为先,就是个伪命题。

大家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吗?欢迎评论区留下真知灼见。

1 阅读:411

淞铸婉约江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