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选择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韩月乔在事业和婚姻之间选择了前者,她不是一个愿意被束缚的人,即使面对着权贵家庭的婚姻,她也想过自己的生活,这是她的选择。
她生在秋天里,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梦,体操像是给她戴上一副枷锁,每天机械地练习让她喘不过气。
她练体操练得好,可是她想要自由,舞蹈恰好给了她这个机会,舞姿在她的眼里就是自我的表达。
十二岁那年她偷偷报名了舞蹈班,每天训练完体操就跑去跳舞,累是真的累,可是她不觉得苦。
父母想让她成为一个体操运动员,为国争光是他们那个年代人心中的骄傲,但是她的内心告诉自己这不是她想要的。
舞蹈给了她新的可能,在跳舞的时候她认识了一群演员,他们说她适合演戏,这句话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她想去上海学表演,父母不同意,弟弟给了她一些私房钱,她就这样闯进了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很大,她很小,但是她一点都不害怕,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是对的,她要走出自己的路。
戏剧学院的生活很充实,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收知识。
第一个角色韩莎莎,她演的是一个虚荣的女人,生活里的她一点都不虚荣,但是她知道怎么演好这个角色。
导演们喜欢她的表演,因为她总能给角色注入生命,让角色活起来,这是一种天赋。
《田野又是青纱帐》让她拿到了小百花奖,这个奖项对于那个年代的演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肯定。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地位很高,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说明她的演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时候张宁阳出现了,他是军委副主席的儿子,但他在她面前只是一个普通人。
张宁阳很爱她,爱到愿意当她的助理,每天跟在她身边,看着她演戏,照顾她的生活。
她觉得这就是爱情,于是她答应了他的求婚,觉得这样的婚姻会很幸福。
但是婚姻不是童话,进入权贵家庭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她热爱的演艺事业。
张宁阳太爱她了,不忍心让她放弃演戏,但是家族的压力让他也很为难。
她不想被束缚,不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她还想演戏,还想追求自己的梦想。
离婚的决定很突然,但又很果断,她知道这个家庭不适合她,她需要自由。
父亲劝她回去,说女人终究是要回到家庭的,但她从来不信这个说法。
离婚后她继续演戏,但是时间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演下去。
她没有像现在的演员一样靠医美来对抗衰老,她选择接受这个事实。
就在这时候,弟弟患了重病,她放下一切去照顾他,这是她欠弟弟的。
在医院里,她和弟弟一起学画画,这成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点。
绘画成了她新的表达方式,她把情感都倾注在画布上。
弟弟的画和她的画都被收在一个木箱里,那是他们共同的记忆,她很少打开那个箱子。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绘画老师,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在这个领域也有了一些成就。
她偶尔还会接一些戏,比如《侠客行》里的闵柔,《潜伏》里的站长太太。
这些角色虽然是配角,但她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灵魂。
现在她快七十岁了,她活得很自在,不关心外界的风风雨雨。
回头看这一生,她觉得自己的选择都是对的,因为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自由。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