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画卷:中国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视觉史诗

墨客岛的小墨 2024-09-23 22:30:40

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立足国家高度,强调整合一系列文化遗产后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由国民高度认同、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具有社会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以及作为社会福利的游憩空间,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保护和创造。长城的巍峨、大运河的壮美、长征的伟大、黄河的厚重、长江的磅礴,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在建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代表的都是独一无二、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现拟从美术的角度,选取代表性作品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内涵进行诠释和解读,呈现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艺术表达。

长城颂(漆壁画) 2021年 程向军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

早在20世纪初,长城就逐渐成为画家们描绘的对象,并被赋予更多深刻的象征意义。如1933年4月,梁中铭在《时事月报》上发表了漫画《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7年12月,黄尧在《抗战》杂志上发表了一组题为《铁的长城》的漫画;1938年2月,《抗战漫画》刊登了陶今创作的漫画《用我们的血肉,做成我们新的长城——一九三八年的新阵容》。在这些作品中,创作者把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比作长城,喻义中国将以不屈的精神筑成“血肉长城”,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1937年10月,黄新波在《战时画报》上发表了木刻版画《祖国的保卫》,画面中长城在群山中延伸,两个战士像巨人般伫立在长城之后,他们面朝东方。标题和画面结合起来,赋予长城“祖国”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了一批以长城为题材的经典美术作品。如傅抱石、关山月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窦宪敏、侯德昌等于1994年创作的《幽燕金秋图》,许仁龙于2002年完成的巨幅国画《万里长城》等,画作体现了浩荡的国家情、民族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悬挂的600平方米的巨幅漆壁画《长城颂》,高15米,宽40米,是专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量身定做,迄今最大的一幅漆壁画。该作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军带领50余人的团队,历时约1年创作完成。画面分成近景、中景、远景3个层次,近景由古松及明长城烽火台、山石造型构成,中、远景由绵延不断的群山构成,以表现长城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的雄姿。山中溪水汇聚成河流,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广大美术家不仅热衷于描绘和抒写长城,他们的许多作品还融合了文化、历史、旅游等诸多元素,艺术家用独特视角和精彩技艺表现了长城的美丽、长城的精神、长城的文化,正在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文艺的智慧与力量。

运河之都 百里画廊 局部(国画) 2022年 汪秀南、赵家葆、杜愚、翟明帅、王坤、沈军、任振山、朱卯、刘天明、庄海军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大运河串接了黄河、淮河、长江等重要水系,在历史上对南北地区的人员流动、货物贸易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大运河的作用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从唐代开始,以中原为轴心的皇朝都依赖长江及淮河流域的米粮及其他农产品的供应,到北宋时期,庞大的城市所需的米粮大部分由江淮经大运河,转由汴河运进京城。

北京通州区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京杭运河全图》,虽为大运河的测绘示意图,但沿运河两岸详细标明了运河所经过的苏州府、顺天府等13个府驻地、50个县驻地、12个州驻地,还标有许多水闸坝及之间的里程等。此外,乾隆的第一次南巡被清代画家徐扬以全套12卷的长卷《乾隆南巡图》绘画记录,大运河在这幅长卷中屡屡现身,比如第二卷描绘乾隆皇帝乘轿从山东德州附近的一座浮桥过运河的情景,图中,运河水面极为宽阔;《乾隆南巡图》第四卷描述了皇帝阅视黄淮河工事的场景,乾隆皇帝渡过黄河后,当日和次日视察黄河、淮河、运河和洪泽湖四大水系汇合处险要工程,水系汇合处,浪潮激荡,是运河工事特有的景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航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世界级运河,实现全线贯通成为华夏子孙的共同愿望。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大运河题材美术作品和展览也层出不穷,如“古运河畔低吟浅唱——王念约摄影作品展”“融合·共享2022河北省大运河美术精品展巡展”“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特展”“千里长河——中国大运河文化主题展”“‘运河之都 百里画廊’——淮安文脉丹青传承展暨书法美术晋京展”都令人印象深刻。艺术家不仅从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出发,也把一个以高铁、高速公路、飞机、全球化互联网通信,甚至是5G时代的时代环境与文化遗产内涵相结合,融入作品当中,使得作品中的“大运河”兼具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当代性、时尚性。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表现大运河题材的当代文艺作品出现,这些表现大运河发展变迁的图卷不断彰显大运河的时代风采,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长征第一关(国画) 1965年 宋文治 江苏省美术馆藏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伟大精神意义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题材的美术创作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如长征途中黄镇将军的《西行漫画》,董希文满怀激情的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在国家组织的历次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涌现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油画作品中李宗津的《强夺泸定桥》、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靳尚谊的《送别》等,中国画作品里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李可染的《六盘山》等,版画作品中李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王琦的《雪原峡谷》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术家沈尧伊以5次重走长征路的体验,先后创作了《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彝海结盟》《走出泥沼》等多幅长征题材油画巨制和以《地球的红飘带》为代表的10多套连环画、插图与木刻等作品,广为读者喜爱。浓墨重彩的长征画廊,构成了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历史证明,长征精神并未过时,也不会过时,艺术家正在根据时代特征不断研究、挖掘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黄河百米长卷 局部(油画) 2016—2019年 王克举 中国美术馆藏

一条黄河水,滋养了巍巍华夏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基因中蕴含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平包容、团结统一等基本理念,无一不来自于黄河流域。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也正是在黄河流域这个大的文化场域之中,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成长、观念生成、族群融合的持续锻造和涵育,从而得以形塑和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在黄河岸边,望着滚滚而东的河水,留下不朽的诗篇,描绘着黄河既苍茫、静寂,又雄浑、壮阔的气象。吴作人的《三门峡工地》《中流砥柱》,钱松喦的《三门峡工地》,傅抱石的《黄河清》《陕北风光》等,早已成为黄河题材的经典之作。黄河主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许多画家创作的黄河主题作品都成为其代表性艺术,如周韶华的《黄河魂》、朱乃正的《青海长云》、刘文西的《黄河汉子》、徐青峰的《黄昏中的黄河三角洲》等。

老、中、青年艺术家通过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不同画种,展现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两岸生民、港口印象等生动壮美的画面,反映了黄河流域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共同构成了凝聚黄河文化精神的视觉史诗。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2019年,油画家王克举以写生与创作相融合的方式完成的黄河油画长卷,以油彩的语言令黄河流域的壮美景色跃然画上,受到广泛关注。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大艺术家也一定会以画笔描绘新时代黄河美景、凝聚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艺术力量。

长江万里图 局部 (国画) 2006年 施江城

长江,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滋养了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历代描摹长江的画作数量众多。从南宋的夏圭、明代的吴伟,到近代的张大千、吴冠中等艺术巨匠,都曾绘制过《长江万里图》,这些传世的画卷,见证了千百年来长江的自然变迁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脚步。

近年来,广大美术家感受着长江的脉动,感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围绕长江沿线的人文自然、风土人情、新风新貌、历史故事、红色文化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以《长江万里图》为题的大幅长卷就有多件问世。如湖北画家施江城花费5年时间,创作60米巨幅国画《长江万里图》长卷,再现长江壮阔风景。这幅作品从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峰画到东海入海口,共分为大江之源、金川蜀水、高峡平湖、极目楚天、大江东去等10卷,除自然景观外,把三峡大坝、三大名楼、中山陵、东方明珠等古今名迹都尽收眼底,艺术地再现了万里长江在新的文脉背景下的图景。2018年4月,由中国画学会主持创作的美术创作工程《长江万里图》完成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件《长江万里图》是以新时代的长江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工程,由50位美术家历时一年创作完成。2021年,画家李劲堃等创作的青绿水墨山水的巨型长卷《长江之歌》,用中国画独有的平远式构图,呈现了长江百转千回、奔流不息的景象。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以水为纽带,连接吴越、湘楚、巴蜀、江南文脉,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滋养了无数华夏儿女。近现代以来,更是注入了以红色文化、三峡文化、旅游文化和沿线城镇改革开放建设伟大成就为标志的新的人文内涵,不断书写长江历史新篇章。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成为长江建设的根本指引和基本遵循,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更加绚丽多姿的美好图卷,并成为艺术家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来源:中国文化报

0 阅读:3

墨客岛的小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