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老张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古镇的石板路散步,欣赏着古建筑的韵味。然而,最近老张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有一次,他在市场上买菜,走到一半,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手也不由自主地抖起来。
他赶忙在路边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吃了几块随身携带的饼干,症状才有所缓解。老张以为是自己最近太累了,没太在意。可接下来的几天,这种症状愈发频繁。
有一天,老张独自一人去河边钓鱼,饿着肚子没及时吃饭,突然一阵天旋地转,他眼前一黑,差点掉进河里。
这可把老张吓坏了,孩子们知道后,赶紧带他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老张,他这是出现了低血糖反应,而且身体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诊断。

当我们感到饥饿时,身体会发出各种信号,而心慌、手抖是最常见的反应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来维持正常运转,而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葡萄糖。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水平就会下降,身体为了维持血糖平衡,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
其中,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和血管,导致心慌、手抖等症状出现。
同时,大脑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葡萄糖供应而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及时进食,症状就会缓解。但如果这种症状频繁出现或者特别严重,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

1. 低血糖
低血糖是导致饥饿时心慌、手抖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身体会迅速出现一系列反应。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情绪烦躁等。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者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者进食不足,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控制不佳或者使用降糖药物过量时,也容易出现饥饿时心慌、手抖的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本身就存在障碍,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变化不匹配。
当血糖下降时,身体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节,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也会影响身体对血糖变化的感知和反应,加重心慌、手抖等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频繁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并加强血糖监测。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这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当饥饿时,身体的能量供应无法满足加速的代谢需求,就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
同时,甲亢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亢进、体重下降、情绪激动、手部震颤等表现。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兴奋作用,患者的心率通常会增快,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甲亢可能会对心脏、骨骼等器官造成损害。
4. 心血管疾病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导致饥饿时心慌、手抖。当心脏的供血或节律出现异常时,身体在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会更加容易出现心慌、手抖等不适。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在饥饿时,身体的代谢需求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就容易诱发心绞痛,同时伴有心慌、手抖等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则可能因为心脏的不规则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应,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饿一饿能更长寿”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适当的饥饿确实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可以促进身体的自噬作用,帮助清除细胞内的垃圾,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然而,过度的饥饿或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身体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出现心慌、手抖、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饥饿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器官功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机能本身就有所下降,过度饥饿更容易引发低血糖等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适度的饥饿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绝不能过度追求,更不能相信“饿一饿能多活20年”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
当我们遇到饥饿时心慌、手抖等症状,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进食一些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如糖果、饼干、牛奶等,以快速补充能量,缓解症状。同时,要关注身体的其他不适表现,如果症状频繁出现或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